客观的应对生存环境是一个人“接纳自我”的前提
人,是社会关系的产物。一个人之所以不能接纳自我,首先是因为他的思维方式和能力无法令他很好的适应自己的生存环境,然后才是他没有这种主动接纳自己的意识。
森姐一直对那些总是很自信,对自己的做法和观点有着不容置疑的坚持的人特别感兴趣。我模仿他们的做法,举止,和语气,尝试不在乎别人意见的坚持自己的做法,尝试用不容置疑的态度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最终这些尝试不仅毫无意义,而且给我带来了很多的打击。因为我自己做不到这样,所以很羡慕他们那种潇洒自如的生活态度。如果一味地强调建立自我接纳的意识的重要性,而忽略一个人不能很好地应对自己的生存环境这个前提,那么“接纳自我”对这个人来说,就会带来更多的坏处。
人的自信不是表现在态度和语气上,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们的认知是正确的。
对客观事物正确的认知是一个人自信的前提。当你坚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如果观点本身并不严谨,很容易被别人打脸,并会因此给你带来更大的挫败。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到达了能令他很好的应对自己的生存环境的程度,是一个人能够“接纳自我”的前提。
一个人如果各个方面都很糟糕,他试图用“接纳自我”来安慰自己,就成了一种逃避。这样他就始终没有面对现实。例如在工作中总是出错,令他感觉自卑,不舒服;这个时候他要解决的是自己工作上总是出错的问题,而不是总在自己的心灵内部下功夫,试图令自己的变得“内心强大”,告诉自己要“接纳自我”,从而去抵御客观的问题。
假如说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已经很不错了,他是由于从小就产生的不正确的认知,而导致对自己产生了过高的、完美的期待,那么这个时候他需要去理解“接纳自我”的概念,接受自己,多发掘自己的优势,建立积极的心态。
“接纳自我”是在我们很好的应对了自己的生存环境之后,自然体现出的一种状态。
一个人如果有了正见,他对事物的认知、判断都是正确的,那么自然而然就会拥有自信。这是最根本的,是不会被任何外在条件影响和左右的。相反,“巨婴”心态会令一个人像是一滩消沉的死水。这种情况下,“自我接纳”其实等同于“自我放纵”。越是自我接纳就越是会令这滩死水变得越深,越大。
觉得自己缺点非常多,很自卑;
在人际关系交往中容易恐惧,害怕和别人交流;
面对考研非常焦虑,担心考不上;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会把这些当成是“心理”问题,但事实上,这首先是“现实”的问题。
自己本身确实缺点重重,所以才感到自卑;
不懂得交际,不知道如何和别人相处,所以恐惧社交;
准备不狗充分,复习不好,所以才会焦虑;
我们要做的是先去解决客观的现实问题,令自己学的扎实,学习社交技巧,改变自己的缺点,当我们把现实的问题解决之后,如果自己还是有着过度的心理反应,到那个时候这才是“心理”的问题。
人天生渴望“无条件的被爱”
渴望“无条件的被爱”这种心态和是成年人还是婴儿没有关系,因为不合理就是不合理。渴望“无条件的爱”背后的潜台词是:“我希望自己什么都不用做,什么都不用付出,什么都不用努力,就会有人来爱我”。
这种渴望过去一直是被“认可”,“母亲”有着无条件的爱孩子的天性。这就导致很多人对自己的父母和恋人有着这种过分的期待。仿佛父母如果不爱自己的孩子就是一种“原罪”。电影和报道里宣传的无条件的母爱、父爱,不仅给人制造了一种不符合实际的幻想,同时给无数的父母套上了枷锁。
然而,这种渴望事实上是并不合理的,因为它否定了人自私的本性,和客观的现状。事实是多数的父母的确会对自己的子女有天性的关爱,但这并不意味着父母就都是该当无条件付出。父母和恋人的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很爱你,但是他们也并不是圣人。每个人都渴望被爱,每个人也只会对那些值得被爱的人付出自己的爱。
追求“无条件的爱”是导致一个人消极的重要原因。因为他们不能为自己的欲望和需求负责,始终觉得“获得别人无条件的爱”是一种未完成的遗憾。
现在的很多心理学自媒体写的文章,都是一种“精神安慰剂”。他们抛出各种理论,来迎合读者的内心:“你没有错”,“你的确很委屈”,“你已经很努力了”,“你真的很不容易”。
这些理论好像在不断的帮助读者完成“自我合理化”,令他们的内心觉得舒服了很多。但是这些“精神安慰剂”没有丝毫的卵用。因为它只能让你获得一时的解脱,但对于客观事实的解决毫无助益,问题一直摆在那里。
你今天看了一篇文章来帮助你获得内心的平静,觉得心里爽了很多,但这不过是饮鸩止渴。明天醒来继续面对那些问题,又产生了痛苦。他们浸淫在心理学的圈子很多年,看了很多书,懂各种理论,订阅很多公众号。他们对问题的“认知”非常清晰,但也仅仅止于“认知”而已。他们的生活依旧是一成不变的糟糕,而迟迟没有真正的去面对。
怎样才是内心强大的人呢?
着眼于客观问题并解决问题,而不会对自己的“内心”过度分析。当然,“接纳自我”这个概念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问题在于我们是在哪个阶段,那种心态去自我接纳。
在消极的心态下,“自我接纳”变成了一种“自我维护”。打着“接纳自我”的名义,实则是在纵容自己的种种缺陷和欲望,有需求却又不主动付出,只会坐井观天,渴望掉下来天鹅肉。客观生活中,工作做不好,人际关系一团糟,不会交际和表达,这时没必要谈什么自我接纳,一是因为你根本接纳不了,二是因为就算你接纳了,这也只会令你走上一条偏激的道路。
只有当我们走出了小小的“我执”,积极地面对问题,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不再畏惧改变、害怕付出,我们不再满脑子都只有一个“我”,这个时候“接纳自我”才是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