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心理学
核心实用知识点
第1周收获:
星期一:
1. 心理账户的概念:我们会把钱分门别类的放在不同的心里账户里面:比如生活必要开支账户、享受体闲账户、情感维系账户、个人发展账户......每一个人对钱在心里面都开设了不同的账户,并且分门别类地存在了不同的账户里面。
2. 改变顾客对商品的认知,从而让他从不愿意花钱的心理账户,转移到愿意为此付钱的心里账户里面去,是一个有效的销售技巧。
星期二:
1. 沉没成本概念:就是已经发生的花费,它没有好坏之分,是一种很顽固的非理性心里。(可叫做:协和效应、既定成本)人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仅看这件事对于未来是否有好处,同时也会在意自己在过去是否已经投入过其中。
2. 有目的性的制造对方的沉没成本,有利于提高交易的成功率,若自己也能够克服这样的心里偏见,不被这样的情绪左右,有可能做出更为理性的判断。
星期三:
1. 比例偏见的概念:在很多场合,本来应该考虑数值本身的变化,但是人们更倾向于考虑比例或者倍率的变化,也就是说人们对于比例的感知比对数值本身的感知更加敏锐。
2. 促销时价格低的商品用打折的方式能让消费者感到更多的优惠感;而价格高的商品,就可以用降价的方式让消费者感到优惠。
3. 用换购的方式,比如10元换购150元的菜刀,能让消费者把注意力放在价钱比例很大的小商品上,感觉很划算。
4. 把廉价的商品和昂贵的商品搭配一起卖,相比单独买廉价的商品,会更让消费者感觉到价值感。
星期四:
1. 损失规避的概念:得到的快乐其实并没有办法缓解失去的痛苦,甚至有科学研究出来:损失的负效应是同样收益所带来的正效应的2.5倍。
2. 用换购(以旧换新)的方法代替打折的策略可能效果更好:比如购车时候的以旧换新。
3. 用获得表述替代损失表述,比如买东西称量的时候,一开始放很多然后逐步减少至需要的重量的效果没有一开始放较少然后逐步增加的效果来的更好!
4. 包邮、7天无理由退货等服务,其实都是利用了损失规避的心里偏见。
星期五:
1. 价格锚点的概念:消费者对价格不确定的时候,会采取⑴避免极端:在有3个或者更多的选择时,很多人不愿意选择最低或者最高的版本,而更加倾向于选择中间的那个商品;⑵权衡对比:消费者无从判断价值高低时,往往会选择认为类似的商品作对比,有一个可衡量的标准。
2. 消费者并不是想真正为商品的成本付费,他们的确是为商品的价值感而付费;让消费者有一个可以对比的价格感知,就是价格锚点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