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一醒来,你会发现自己的感官充斥这各种资讯,电视上,杂志上,路边广告牌上,手机资讯段上,充满着“看我!”,“看我”的呼喊。背后的写手(比如我),殚精竭虑,挖空心思,用各种手段,量化或者质化分析特定读者群最想看到什么。当然,更有甚者如今日头条和一点资讯这样的高智商推送,你关心啥,它给你看啥。
所以,在这个资讯爆炸的年代,最值钱的,不过是你的注意力。一条信息,能够被谁看见,甚者能够怎样影响决断,才是兵家决胜之地。另一个方面来说,我们真的应该相信“老司机”吗?
这是个老司机频出的时代。内有行业实践者,可以提供内部智慧;比如你问一个渔民,明天海上浪大不大,绝对比天气预报站精准。外有外部智慧,各种金光闪烁的顾问,专家,顶着各种闪亮的名头,比如xx研究院,xx咨询公司,xxx经济学家,去论断下一个地王的出现,股票是涨还是跌。
但是首先,在看到任何一条信息,网络群体都有“羊群效应”,太容易相信一个论点,人云亦云。比如不幸被刷屏的乔任梁,带来的热点从sm到了抑郁症。但是,真的有足够例子证明网传的口径一定是真实的吗?仅仅凭几张身份不明的截图,就可以还原一个人的所有心路历程,一件事的全部真相?若真的这么简单,阿加莎,柯南和警察叔叔都要对网友的“云智慧”甘拜下风。
第二个问题,明星专家坐台,真的可信吗?在初中时候,宋鸿兵变成全家人都崇拜的“经济学家”,《货币战争》一套书变成了传阅长知识的对象。而在今年9月9号,他为做“贵金属交易”(实则是骗局)的泛亚投资站台演讲的时候,被守在大门的投资者围堵住,扭送到当地派出所。
所以,这个问题是这样的。假如宋鸿兵真的是经济学家,他真的懂贵金属交易吗?或者真的懂泛亚投资在做什么吗?那么假设他真的懂,多少站台费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论断呢?答案不言自明。
总而言之,作为吃瓜群众的我们,也不可以仅仅满足于围观就好。批判的眼光无论何时都很重要,因为可以让你更接近事件的本质,抓只老司机背后利益集团的小辫子。
资讯爆炸的时候,最难能可贵的不是看上去很牛的智商,而是问一句,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