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80年代,是一个城市里的普通工薪家庭,但成长环境还有一些特殊,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普通人都是跟父母一起长大,而我从断奶后就跟着爷爷奶奶,父母只是下班过来吃饭,吃完又走了,只有我和姐姐常年跟在爷爷奶奶身边,可以说我跟他们的感情要比父母深的多!
尤其是奶奶他在我童年中是最最亲的人,到现在时常想起奶奶对我的点点滳滴,心中便有无尽的悔恨,恨自己在奶奶去世的时候只是一个孩子,不能报答奶奶多年的养育之恩,恨自已为什么不是名大夫治好奶奶的病。或者带着她来大城市,因为奶奶得的并不是绝症,只是老家医疗水平有限。
奶奶的去世痛苦直到至今也难以化解,只有时常的回忆带给我一丝安慰,拿起曾经和奶奶的照片把我又带回到了80年代。
爷爷和奶奶都是东北人,是50年代响应国家号召支媛边疆来的内蒙,爷爷在铁路工作是一名地地道道的铁路工人,他负责铸造铁器,小时候总见爷爷拿着一个铁片,叮叮当当的在院子里。而奶奶则是一名典型的家庭妇女,我们一大家子住在铁路分的家属院里,那是平房,院里真是充满了生机 有奶奶种的蔬菜,有辣椒,有南瓜,和西红柿。还养着许多鸡,鸡住的级别可真不低,总共三层,一层睡觉,二层散步,三层观赏,这是我分的呵呵,有公鸡,母亲和小鸡。热闹极了,无数个鸡的小家庭都在这里诞生的。这个建筑就是奶奶设计的。别看奶奶没啥文化,在我们街道可是一个致富能手呢。当然这一切都是有代价的,那就是繁重的劳动。听爸爸说,奶奶年轻的时侯干过很多男人都干不动的活,比如筛沙子,给人家盖房子,每当我问到奶奶的时候他都会说:“没办法啊,奶奶出生贫农,父母去世的早,还留下两个弟弟一个妹妹,18岁嫁给你爷爷,带着3个弟妹,如果不多干点活,多挣点钱,你太爷会把弟弟妹妹赶出去的”每当听到这我都很佩服奶奶顽强的意力和吃苦耐劳的劲头,听爸爸说奶奶就是凭着这股劲才能将他的二个舅舅,培养成1个厂长,1个警察,奶奶其实就是他们的妈妈,后来他们来到内蒙奶奶就养了院里这么多鸡,可以卖鸡蛋,也可以卖鸡肉。逐渐富裕起来的了。
可是奶奶并不是只是自已富余起来,还帮助左邻右舍佷多忙,奶奶是个巧人什么都会干,谁家结婚他帮着做被子,炸油糕,什么忙都帮,是远近文明的大好人,走在路上谁都跟他打招呼,人员特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