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请自行完成
首先,人们要对发生的事情进行解释。文中指出人为什么会这么做? 这里的人可以理解成自己和他人。自己为什么这么做呢?他人为什么这么做呢?
而对于事情的解释可以有很多可能性:大致可以理解成我们中国人常说的内因和外因。内因诸如:人格、能力、努力等,外因如:环境和情境。
如果把上面的自己和他人。内因和外因排列组合一下,会发生什么呢?在伴侣之间会怎么样呢?
文中提到了“行动者 观察者效应” 当我们观察自己的行为的时候倾向于外因如何? 当观察他人的时候归因为内因如何? 这是不是就像物理学中出现了“偏差” 。我就想到了,人向水中望去的时候,会有一个”折射角“ 。
举个例子来说: 大家都知道“站着说话不腰疼” 。旧时候经常用来指,长工弯腰干活,地主站在旁边瞎指挥,当然是“ 站着说话不腰疼,弯腰干活的腰疼” 。站着的人,因为他是站着的,并不能太会到外部环境的压力(已经工作很长时间了,工具不合适啊等) , 解释别人的行为的时候,归因于长工们的内因,你不努力啊,你懒啊等。而弯腰干活的,会觉得我非常努力,我天没亮就出来干活了,还不是工具不好用,工作条件艰苦,我才干得慢。长工对自己的行为解释会归结于外因。
地主和长工对事情的解释,都在强调某些因素,忽视某些因素。也都存在偏差。
【A1】你自己或者你观察到的其他人身上出现过行动者/观察者效应的情况吗?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
上学的时候考试没考好,对于自己行为的解释,会认为考试出题太偏,题量太大,老师没讲清楚,超过复习范围了等。--- 对自己行为的解释归结于外因。
老师对我的解释,你最近不够用功,考的不好还上课说话,你不够专心,你是不是早恋了啊?等。--- 对他人的事情解释归结于内因。
可以看到两种解释的偏差。
【A2】当以后发生行动者/观察者效应的事件时,我会如何处理?
比如和女朋友约会看电影,她迟到了。会说,太不尊重时间,也不尊重我了吧,我提前好不容易买好票的。。。。。
学习这个之后
对她人行为的解释既考虑内因(她的性格是不是经常迟到的人呢?其实并不是这个样子的,一般都是很准时的,那要不要因为一次就否定99%的准时呢? 当然不会)
考虑外部因素的影响 (头一天加班太晚了,所以起床晚了? 堵车?地铁坏了? 生病了?)如文中最后所说: 即使是你最亲密的伴侣也很少能真正理解你行为的原因。 可以问一下发生什么了? 怎么样? 不要胡思乱想,主观臆测,有意识的去了解对方的观点,自己和伴侣之间的”偏差“就会减少。
也多从自己的身上考虑一下,是否可以头一天问一下,如果加班太晚,要不要看晚上场呢,或者改天再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