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了吹自己,赔了怪别人。只能吃肉不能挨打。这些极端又不太健康的风险厌恶情绪一直是我国一部分群众的典型心态。这一点在咱们的长辈身上体现得尤其明显。也许是贫穷年代遗留下的伤痕太深,他们总是睁大眼睛盯着自己的钱袋子,生怕白白损失一分钱。
有趣的是,极度节约和贪便宜往往是一块硬币的两个面,总是一起出现。我们经常发现,越是那种亏钱如失血攒钱如保命的人,越是会看重无足轻重的蝇头小利。
更不巧的是,大部分的老一辈人通常对金融知识与技巧认识不足。在他们的印象里,除了银行以外的机构统统不可信,但是却没有充分意识到,银行也会坑人,更有许多打着银行旗号坑人的人。
这些心理与认知特点叠加起来表现在现实生活中,就上演了一幕幕喜剧、闹剧、或者悲剧。
比如,前段时间又出现了售楼处被拉横幅的新闻,原因还是楼盘降价,买到的人觉得自己亏大了,便要求开发商补钱或者退差价。
这其中的逻辑大家自然清楚,我在你这买了房子亏了几十万,你得给我负责!至于这句话有没有道理,局外人肯定是一眼就看出来了,但要说他们自己不明白,恐怕未必。真正的心态,恐怕还是人家买房都赚了凭什么我赔了,一定是你开发商搞的鬼,你还我血汗钱!就这么把事情闹大,反正上面要稳定要面子,我豁出这张老脸不要,也许就真的搞事成功呢?
再比如说,长辈们被游走于银行柜台周围的不明人士锁定,然后打着银行的旗号推销一波保险,这种事情想必不少朋友都听说过,甚至亲身遭遇过。
这些保险不仅条款复杂,用语模糊,通常推销人员还不让拿回去给家人看了再决定,施展各种优惠折扣手段催促当场购买。
本着对银行门脸的莫名信任,长辈们有很大几率就中了招。结果回家给子女一看,基本上是花样百出的分红险理财险,真正的保障功能少得可怜。赶紧拿去找银行,结果人家两手一摊,那不是我们的人哦,我们银行没有责任滴。这时候才反应过来,都是些拉大旗作虎皮的家伙。保险行业的名声,可以说就是被这些销售自己败坏的。
类似的事例不可谓不多,反映出来的一边把钱看得跟命一样重,一边又轻易地被人忽悠的矛盾状态,有时候的确令人感到哭笑不得。
所以我向来不主张直接劝说家人甚至朋友来进行理财,至少是在投资这一环节上高度谨慎。尤其是应该避免直接推荐股票,赚了人家会说这是应该的,因为不赚钱你干啥要推荐,你四不四傻?但要是真亏了,当心别人心里的小霰弹枪喷死你哦。
但若是出于带领大家提高财商,防骗躲坑的目的,将理财中的财务规划、财务管理、自我控制等知识普及普及,这还是做得到的,不过还是得根据具体情况来区别处理。
对于朋友,以理服人不要强求。
再好的东西,有人在你耳边不停地安利,你也只想一巴掌扇过去。推己及人,咱们也不要老是念叨什么你要理财你要进步的咒语,多半会被别人当成智障。
现在年轻人们不管知识和技巧水平如何,起码有一点和以往不一样,就是认同理财的必要性。所以比较推荐的方法是,在合适的时候推荐一些有声书籍、入门讲座、科普公众号,比如经常来拖天航线图这里听拖天扯一些理财龙门阵就不错(脸皮真厚),让朋友们先对理财这事儿产生兴趣。先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再考虑怎样深入地探索。
而对待父母,有时候靠讲道理,有时候则要靠不讲道理。
绝大部分父母们都有一种心态,宁可相信外面来路不明的大师和专家,也不相信自己的子女。这一方面是因为家长总会在乎自己的面子,和对自己人生经验有充分自信,另一方面咱们做儿女的说话方式比不上销售们的话术入耳贴心,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这种情况下,讲道理并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承认自己在理智上不如他人,这对谁都是难以接受的。不要说是父母们很难在连吃饭走路都是自己教出来的子女面前承认失误,换作我们自己,恐怕也很难在后辈或者朋友面前真正地说一句“你说得对,是我错了”。
所以真的要劝父母去理财,我建议的方式是动之以情,让他们意识到理财的必要性就好,而具体操作还是由你亲自执行。比如,和父母达成一致,该买保险,该存点基金,以备他们年纪再大一些的时候有个保障。具体买什么保险,如何管理基金,就是你所学的理财知识派上用场的时候了。为自己的父母亲手搭建遮风避雨的保障,不正是一种报恩吗?
至于其他亲戚长辈,把这篇文章拿给他们的儿女看看就好。你能帮的就这么多,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