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读书从下午3点开始一直到凌晨1点30,10个小时读完鲍鹏山著《孔子传》,中间穿插翻阅《论语》,《孟子》,《左传》《庄子》《大学》《中庸》《吕氏春秋》。这是一本给非专业人士看的书,通俗易懂,强烈推荐。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志于学”许多人理解为开始学习,其实不是,十五岁孔子就学出了兴趣,明确了志向,立志一生研究学问,追求真理。
我们听到更多的是孟母三迁的故事,其实孔子对礼,乐的兴趣研究来自于孔母(颜徵在)的小时候培养,颜徵在十五岁嫁给六十六岁的叔梁,孔子三岁丧父,在一个十八岁年轻母亲抚养下,孤儿寡母将直面多少风雨坎坷啊,但我认为颜徵在给了孔子自己能给到的最好的教育了,我们该记住这位圣人的母亲颜徵在,像孟母一样耳熟能详。
当然那个时候孔子一样学的是谋士之学,要想走上仕途就要学好传统儒业“小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周礼,音乐,射箭,驾车,听说读写,包括算数,实际上就是当时“公务员”必备的6个知识和技能。小学毕业后,孔子感觉自己不能志于士,他不想把自己弄成一名专家,也不想为了谋取一官半职而学习某一专业也就是今天说的不想成为专业性人才,其实孔子是专家但不仅仅是专家。 孔子开始学习大学文化,诗,书,礼,乐,易,春秋。敏而好学的孔子认为读书人要心胸广阔,意志坚定,因为我们责任重大,道路遥远。“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才是孔子的使命啊,这才是孔子给自己定的目标啊。此处想问问自己的理想是什么?志在哪里?我们的人生使命又是什么呢?
好学,加上过人的天赋,到了三十岁孔子可以自豪的说自己三十而立了,如何才算立?两个指标:1、社会的认可2、自身的境界。我们今天经常说自己到了而立之年,我想很多人不管到了几十岁一生都没有立。而立之后性格温良恭俭让的孔子如果在官场混应该是前程似锦,但他是那种想做官但不一心想做官的人,所以他毅然辞去官职创办“私学”,这无疑是中国教育的伟大创举开天辟地的大事,那个时候只有官学没有私学,只有士以上阶层的人才有资格学习。孔子有自信办好学,他说过一句话: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我小学就知道这句话,我理解的是天天看课本经常复习就可以当老师了,其实孔子说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掌握了知识经常去温故它并且在这个基础上能够知道新的知识,有所创新,就可以当老师了。
孔子办的班有别于官学,孔子办的学才是真正的“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要弘扬一个人伟大高尚的德行,因此“大学”应该叫“学大”,学着让人大起来,做君子不做小人,培养高贵品性和气质,养成大眼光,大境界,大胸襟,大志向。不为就业,不为一己谋生,为天下人谋生,谋天下太平,争人类福祉!学员也是有教无类,什么人都可以来上学,所以到后来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孔子凭一个人的力量教三千多人,培养出七十多位杰出的人才,这种成功到今天没有一个人能及。数据分析那个时候每三百人就有一个人受孔子影响,当然到今天每一个中国人都受孔子思想的影响,孔子在整体上极大的提高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水平,极大地提升了中华民族的文明程度。
就这样孔子桃李满天下,像百科全书一样的进入了不惑之年,何为不惑?1、对自己的人生不再疑惑,对自己的人生方向不再动摇。2、对世间林林总总、光怪陆离的现象都能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判断是非,善恶,美丑,在大是大非面前不再迷惑。以前我觉得自己以德报怨,并以此觉得自己善良,其实不然,尽管很多人在劝我不应该,但实在没有人说服我的这种不应该,包括我的父亲三番五次语重深长的也没有说服我,在这本书里我被孔子说服了,不能以怨报怨,也不提倡以德报怨,要以直报怨,用公正来对待仇怨,即使是坏人他也应该得到公正的对待,既不宽恕他,也不过分报复他,让他得到该得到的。还有你比如说《论语·公治长》有记载,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孔子说:“谁说微升高这个人直爽啊?有人向他讨点醋,他不直言自己没有,却到他邻居家里去借点醋给别人。”乍一看微生高人不错,但细想他其实是不对的:有就有,没就没,如此曲艺讨好别人,拖泥带水有意识讨好别人让人家感谢所以孔子说他不直爽,细想想我不就经常干这种事吗?我不就是微升高吗?我这样做是不对的!做人做事,不能太刻意,也不能太曲意,利索洒脱直率一点,我虽没到不惑之年,但这样的价值观是不对的,“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加上孔子中庸的道德观念。孔子说自己不惑是没问题的。
孔子一直到五十岁之前都是祥和平静的,他把时间和精力全部投入到了培育弟子身上,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其中我们熟悉的孔门十哲:颜回(子渊)、子路、子贡、子有、子骞、伯牛,仲弓、子我、子游、子夏,个个杰出,他们在一起讨论“道”,讨论“德”,讨论“仁”讨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问,“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在那个杀人如麻,生灵涂炭的时代,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在杏花树下的场景是黑暗心脏里的一片光明,是漫漫时空里的希望。
也就是这十四年时间孔子教学相长被后世尊为“大成至圣先师”他一直在向着至善的境界攀登,最终成为了“万世师表”。
孔子敬畏天命,敬畏在高位的人,敬畏圣人的话,孔子进入了知天命的年纪,人就是天命,顺应天道,履行天道。在这之前政坛忘记了孔子,孔子也忘记了政坛,此时的孔子名满天下,孔子不出,于苍生何?51岁出仕,任鲁国中都宰,52岁升任小司空,再升任大司寇,最后“行摄相事”助理国相,一路推行自己的政治方略,游刃有余,一帆风顺。相鲁定公赴齐鲁夹谷之会时的孔子可谓是勇敢,智慧,道义的化身,孔子除了舌战齐景公和群臣,机智勇敢,孔子可是身长九尺六寸的武家之后,精通射御。夹谷之会孔子在历史的政治舞台上潇洒表演着,这几乎就是孔子一个人的胜利,这个夹谷之会绝不亚于后来的“鸿门宴”之事。有智慧也就罢了还这么勇敢善射,明明可以靠脸吃饭非要靠内涵,让别人怎么混,别的国的君臣能不担心这样的人在鲁国呆着吗?尤其是齐国怕这样的人会使鲁国越来越壮大起来,结果就是用各种办法让鲁国政坛抛弃孔子。其实当年孔子问学老子的时候,老子就说优秀更危险,聪明而近乎死者,我理解的这种聪明是杨修的聪明,而不是孔子的大智慧。
孔子五十五岁离开了自己的祖国,开始了漫长的周游列国生涯,第一站就是卫国,这一段让我们激动的是圣人也有绯闻,卫灵公夫人南子此时三十多岁多情浪漫,孔子五十六岁高大健壮,成熟稳重,学识渊博,声名远播这对南子绝对是有杀伤力的,我相信南子是爱慕孔子的,孔子我想也应该喜欢南子,但二徒弟子路站旁边还要孔子对天发誓不能喜欢南子,这当师傅的也挺不容易的,这也算是古今第一绯闻了,孔子因美色离开了卫国,孔子一路游荡各国狼狈不堪,如丧家之狗,“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往哪里去?孔子在外飘荡了十四年,他的家在鲁国,他的妻子儿子在鲁国,只有他一个人带着弟子四处游荡。
就这样孔子度过了他的六十耳顺之年,积极入世的孔子,一路风尘,冷眼讽语中他又抵达了人生又一重境界,还有什么比精神上攀登新高度更令人快乐呢?人生天地间,满眼山水,满耳音乐,万物皆备于我。但一路上弟子怨声载道,陈蔡绝粮时弟子们饿的都爬不起来了,孔子依旧讲诵弦歌,抚琴吟唱。弟子们说师傅你的境界太高了,天下不能容你你能不能降一降标准啊,孔子已经耳顺了哪能听进去这些话,子路问:君子有忧愁吗?孔子回答说:“没有,君子修行大道,还没修成,享受修行的过程,达到了大道,又享受修行的结果,所以君子享有终生的快乐,没有一日忧愁。“父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君子。夫子盖少贬焉?”
如果我们知道的孔子思想是:仁、义、礼、智、信、忠、诚等,那其实最深刻最关键的两个字不是“仁”也不是“礼”而是—忠和恕,如果说孔子思想的最高层上只有一个字的话,那就是闪闪发光的大字—“恕”,什么是恕—“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将心比心,理解宽容,据说联合国大楼要找一句话立于上面,找遍全天下所有的文字和思想,最终定了八个大字“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其实就一个字“恕”,这让我想到了我们身边所有的关系,何尝不是一个“恕”字最好,将心比心,理解别人,包容别人。
五十五岁到六十八岁之前孔子一直在路上,在寻找一个诸侯,理解他的思想,推行他的道义,实现他的理想,但十四年下来,他失败了,在政治上他失败了,但孔子本人人格上是成功的,他的人生越来越臻于道德的化境了。
六十八岁孔子终于回到了鲁国,当年抛弃他的人都不在了,鲁定公,季恒子早已去世,他的弟子们也有在高位的了。六十八岁,白发苍苍的他被迎接回自己的祖国做国事顾问,而此时的鲁国早已山河破碎,每况愈下,他的妻子也死了,十四年前的生离已变成死别。
七十从心所欲,孔子即将进入他人生最后也是最高的阶段:心从所欲不逾矩。社会的最高境界是和谐,心灵的最高境界是安详。心灵和社会完美的融合就是—心从所欲不逾矩。这同时孔子为往圣继绝学,他开始整理文化典籍,孔子之前的文化,赖他而传,孔子之后的文明,赖他而开啊。
人生中最后的几年,老妻已死,唯一的儿子孔鲤已逝,一个孙子还在襁褓之中,他最喜欢的大弟子颜回也离他而去了。颜回好学,善良,境界高孔子赞不绝口,弟子中颜回,子路,子贡三人最突出并且风风雨雨陪伴着孔子,周游列国从未离开,孔子早把他们看作是自己的儿子了,他以父亲的礼节为颜回送葬,痛不欲生。此时的孔子只能做好让弟子为他送终的准备了,剩下的谁最放心?当然是子路,子路跟随孔子四十多年忠心耿耿,子路勇敢,武艺高强(大概就是常山赵子龙的感觉吧)一直保护着孔子的人身安全,可是报丧的来了,子路也死了,六十三岁的子路在卫国英勇献身,一代英豪惨烈的死了,孔子也感到了生命力的衰退,子路的死,最后击垮了孔子。此时他最需要子贡了,子贡国之重器也,子贡是第一个进入正史的商人,其富可敌国,其实孔子周游列国的花销我觉得都是子贡的提供。子贡风度翩翩,英俊潇洒,富可敌国,并且拥有三寸不烂之舌善于外交,可谓是纵横家的鼻祖啊。
“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子贡一个卫国人为了救师傅的祖国,纵横齐吴晋越国那场面是何等的精彩,就是后来的张仪苏秦也未必能及啊。子贡出使回来了,上天给孔子留下了自贡,也幸亏留下了子贡,子贡有最强的经济能力为孔子办理丧事,子贡为孔子守墓六年,也因为子贡组织大家整理孔子的言行才有了造福万代的《论语》
泰山坏乎!
梁柱摧乎!
哲人萎乎!
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孔子卒,年七十三岁。“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孔子死了
孔子万岁
昱铮
2017年3月13日于真境书屋
后记:諍友讀書會于近日将赴齐鲁大地,圣人的家乡曲阜,拜圣贤,游三孔,进行第九次读书分享《孔子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