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当然,读书不能仅仅局限于这一天,而要让它成为一种兴趣,一种渴望,一种习惯。
现实情形下要做到这样,确实很难。喜欢读书的学生很少,更不要说养成一种习惯。当然,并不是学生们生来就不爱读书,而是有些人很难有时间读书。大量的时间都沉浸在刷题中,这样做又能让平时的考试有好成绩,于是争相着效仿,这样读书就成了一种负担。
想起我们上学那会,没有太多的作业,也从没有补课一说。所以课余时间非常的充裕,普遍都喜欢阅读,但又苦于书籍贫乏。如果谁有一本书,那是全班都排着队等着借书看,于是被窝里打电筒偷着看书是常有的事,等到这本书再次回到主人身边的时候就已面目全非了,体型松散,臃肿不堪,甚至破破烂烂。主人除了有些心疼,却毫不恼怒。这也许就是分享知识的快活吧,因为下次也可以这样去蹭别人的书看啊!
最早让我体味到书的神奇与乐趣的是《少年文艺》。那时二叔是小学老师,他常递给我一本《少年文艺》,从接过书的那一刻起就对它充满憧憬。夏天,抱着它拿一把椅子来到梨园,一边看果园一边醉心地读着《少年文艺》,让我惊叹的是除了语文课本之外还有这么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渴了,就伸手摘一个梨子边吃边津津有味的读着《少年文艺》,不知不觉一天就过去了。当时那个阅读状态,是不是可以用在“樊登读书”里听来的一个词“心流”来表示。好怀念那时纯粹的读书时光。
如今的我还有如今的孩子们要是也能像几十年前那样闲适的读点书,该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