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唐朝时,我们的势力范围发展到了的巅峰并广泛影响周围的国家,所以至今国外的华人聚居区都叫唐人街,但是说起对外战争的战绩,确是远逊于汉朝的。汉朝才是中华文明在军事战争中的最为辉煌的时刻,因此我们民族的军魂也正是在此孕育。“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封狼居胥”,“勒石燕然”等一系列我们耳熟能详的典故都发生在此时,今天我也要和大家分享一个最近读到的汉朝史诗。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的满江红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其中典故其实来自汉书中的《王莽传》中校尉韩威所说“臣愿得勇敢之士五千人,不赍斗粮,饥食虏肉,渴饮其血,可以横行!”。最近读到耿恭的事迹,原来这样的行为真的曾经存在过!
记得当时读到十三将士归玉门远胜斯巴达三百勇士的时候,惊得我赶紧去查了下事迹的出处《后汉书·耿弇传》,这才发现作者并未言过其实,耿恭可谓是华夏军魂最绚丽的烟火。耿恭,字伯宗,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耿弁之孙,耿广之子,耿秉之堂弟,建威大将军、好畤侯耿弇之侄,东汉官员、将领。当时东汉国力渐复,重设西域都护府,时任戊己校尉的耿恭驻守金蒲城。当时汉军驻守西域,人数都很少,靠的是文化技术带来的冶铁,凿井,基建工程的能力碾压。投笔从戎的班超之所以有名,也是因为他依靠本部三十六名汉军将士,折冲万里、横行西域诸国,前后更立六国国主,将匈奴势力全部逐出西域,并一举击退贵霜帝国七万大军,威震中亚、贯通东西、凿空波斯,开启了新丝路时代。当时耿恭的军队数量也就数百人,第二年匈奴派出两万骑兵攻打当时降服汉朝的车师,与汉朝争夺西域。耿恭派出的三百援军在路上遇到匈奴主力,全部阵亡。车师国破后西域小国投靠匈奴,数万人围攻耿恭,这才是他传奇的开始。
金蒲城被包围后,耿恭让将士在箭簇上涂上毒药,以强弓射之,正好天公相助,狂风大雨,匈奴中箭者伤口溃烂,畏于汉军神威,退去。耿恭接着把军队驻扎在了水源旁边的疏勒城固守,并召集当地数千军士。但是过了两个月,匈奴再次大军围城,召集的胡人军队便立即作鸟兽散。起初,匈奴因不善攻城,便截断城市水源,围困汉军。耿恭派人在城中挖井15丈仍未出水,城中军士渴乏,不得已只能榨马粪来取水。绝望之时,耿恭仰天长叹“闻昔贰师将军拔佩刀剌山,飞泉涌出;今汉德神明,岂有穷哉。”,于是整理衣物再次拜井求水,过了一会,井中水泉奔出,众人都呼唤雀跃,感谢天助,高呼万岁(大致是河流被堵而改道之后,地下水仍然存在,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受地底压力作用而渐渐流入井中)。水源解决了,可是围城仍在继续,不久城中粮食也告急,幸得车师王后祖先是汉人,因此常常给城中送去粮食和情报。可是几个月后,粮食已然告尽,耿恭他们就把铠甲上的皮革和弓弩上的皮筋拆下来煮而食之。当时可谓是弹尽粮绝,军队也只剩下了几十个人。这时候单于派人前来劝降,只要耿恭投降,不仅封他为白屋王,还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耿恭假装同意,将使者骗到了城中,然后在匈奴大军的面前杀了他,并与军士啖肉饮血,还对城外的大军说“恭虽不降,然谨谢单于赐食”,从此他食人魔王的名号响彻草原,传闻可止匈奴小儿夜啼,但是匈奴对他的围困也就更加紧密了。
如果情况仍是这样持续下去,耿恭也就能在死亡的路上多撑几天罢了。但这个时候,求援的信件已经抵达长安。当时肃宗刚刚即位,国内情况仍不明朗。肃宗召集大臣商量是否要出兵救援。当时担任司空的第五伦认为距离太远,时间太久,不宜发兵。还好担任司徒的鲍昱站了出来“今使人于危难之地,急而弃之,外则纵蛮夷之暴,内则伤死难之臣。诚令权时后无边事可也,匈奴如复犯塞为寇,陛下将何以使将”。认为寒了军士的心以后就没有人愿意为大汉卖命,并且提出了可行的救援方案,取得了汉章帝的认可,于是派出七千人的部队驰援西域。援军在柳中城打败投降匈奴的车师,发现包括西域都护在内的其他军队都已经全部阵亡,就想要回去了。幸好之前耿恭手下去取寒服的军吏范羌执意要翻越天山,救援生死未卜的耿恭。因此率领两千人翻越雪山,与耿恭会师疏勒城。后汉书中只留下了“开门,共相持涕泣”的语句,见证了这段历史。当时疏勒城中尚有26名勇士,等到他们在匈奴的追击中返回玉门关时只剩13人,“衣屦穿决,形容枯槁”!
我想大汉辛苦救回的不仅仅是这13个形容枯槁的老兵,更是大汉的赫赫威名,是华夏民族的不朽军魂!
一直以来我感觉战争离我们很远,当代中国或许不需要这么多勇士用生命来捍卫。可是前些天刷屏的叙利亚外交官照片还在提醒着我们弱国哪有外交!最近读了旅美社会学家李毅关于台海局势的分析,豁然惊醒,原来近些年来和平完成祖国统一的愿望已然越走越远,但是宪法都改了,祖国不统一能忍吗?十三亿国人尚不能忍况肉食者乎!原来战争真的离我们很近,很近。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愿华夏不朽,祝军魂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