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利用零散时间在西南几省出游,到达目的地之余,总会途径许许多多的小县城、乡镇、村寨。这些地方的同质化程度很高,所谓的特色大多充斥着商业味。这些徒具外形,并无内核的建设,引起了一些思考。 关于标准化。或许近些年到处都在搞开发,小县城的建筑都直愣愣拔地而起、差不多的设计,差不多的外观,差不多的霓虹灯按照某几个方式不断闪烁在夜空,让人叹息。这些建筑,犹如被安置在温室中的盆景,看着热闹,实则机械。这是标准化带来的高度同质化结果。生活在这样环境中的我们,同样被标准化驯养着,仿佛被关在看不见的牢笼中,其实与关在动物园的兽有着类似的命运。《人类简史》里说“进入农业时代后,人类有了可规划的未来,未来概念的出现,对人类原本采集为生的生活方式带来巨大冲击。”这是历史进程,无力改变。我们的思维模式、认知基模、价值判断都来源于对未来的可靠期待。太多与未来无关的疑问被修剪,遗落在时光长河中,无从得知。你知道的,都是别人想让你知道的。你不知道的,仿佛从未存在。而离开标准化的现代人,又有几个拥有在自然中生存的能力?从标准化思维中叛逃的人,又能否重新发展出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否重建认知基模,重新建构价值观?这一切尚无答案。或许重建太过激进,容易偏左。而向右靠,一点点敲碎整改,会来得温和一些。但无论向左向右,都应该明白,只有树干的树是不美的。允许那些树枝存在,留一些空间,才能开出满树的花。 关于意义。旅途中会想这次旅行有何意义,甚至一直追问人活着的意义。但似乎关于意义的追寻本身就是一个误区。千百年来有无数人活过、死过,又有几人有意义?历史长河中必定有无数生活在小县城、小乡镇甚至无名村寨的人,默默出生,走过一生,默默死去,作为沉默的大多数,作为基因载体的工具人,结束使命后,埋骨山野。尽管现代社交网络不断扩大人们的视野和链接可能性,我们通过网络似乎可以影响别人的行为或思想,可屏幕一关,谁又真的能影响谁呢?而城市让大量陌生人聚集在一起组成的陌生社会,又让村落和乡镇的人不断遗失原本的影响半径。也许生活在现代的我们,终其一生,能真正影响的人,只是身边那几个人;能全然相遇并触碰彼此灵魂的人,或许只有一两人,甚至都没有。所以关于意义,我接受阿德勒的说法,将之简化为“to be”,即存在;而不是“to do”。人并不需要做些刻意什么才显得有意义。对于那些重要的、在乎我们的人,存在、看见、陪伴、记忆,即是意义。 关于虚假的控制感。旅途中人会习惯性的做对比。无非就是某某比我们那儿好,某某比不上我们那。似乎比我们那儿好,会让人有点失落,觉得自己的小地方来的,大概自带土气,所以说话声音小了,走路步伐也不大了,见到人也客气了。如果比不上我们那儿,那么这个地方就是没啥特色,设施不便,甚至人也应该是有点傻傻的,不会变通。我感到这种对比很有意思。比我们好,似乎无话可说,比不上我们,就给对方找各种原因。地理、人文、政策、历史等等。只是,评判好坏的标准是哪来的?何时植入的?我们是否从小就一直被训练去找所谓的标准答案,从而错过了太多的可能性?后工业时代的我们,被标准化支配着,在比较过程中寻找熟悉的一切来建构自己的生活,追求一种虚假的控制感,从而让自己内心感到安全。真相是,我们什么都控制不了。一切都在失控中井然有序的进行,失去某一个体,对整体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真正的安全感,还得从内找起。找到那些不自信的种子,拔掉它;找到那些因为你好,所以显得我不够好的念头,抹掉它。安全 源于自信和热爱,找到活得理所当然的感觉,找到那种配得感,才能在大环境的价值判断中坚持下来。 关于趣味。目前接触的大部分人只拥有一种生活,只用一种底层模式去应对生活,所以无趣得紧,也显得不那么性感。《三体》里有一句话,大概意思是这样,这地球上几十亿人口,却没有几个人抬头看看星空。成年人们总在计较利弊,攀比成败,乐此不疲的玩着万人游戏,鲜少有抬眼看看其他游戏的习惯。即使对方过着与自己截然不同的生活,秉持另一套观念活着,成年人们也总能找到一个大标准来衡量优劣。是的,就是金钱。用金钱来划分阶层、定义成败,就像那分数来定义学生的优劣一样。用这样的单一标准贯穿大部分人的前半生,不腻味吗?这样的普适标准其实还有很多,比如一直鼓吹的胖瘦和自律,幸福与奋斗,英勇与付出等等。我们从小就被灌输了太多二元对立的矛盾观念,许多东西被迫和其他条件挂钩,而我们又常常忘记检视这种挂钩是否真实可靠,是否因人而异。要挣脱这套评判标准很费劲,也常常让人陷入自我怀疑。可要想让生命融入更多体验,变得有趣,这是一段必须要走的路。 关于平凡。如今已经差不多放弃掉要过轰轰烈烈不平凡的人生了,那是属于青春的白日梦。社会的毒打让人明白,所有的不平凡,都是平凡的积累,是一次次挣扎、失误、不甘与接受堆积出的小土堆。而对于事物的认知、思考,价值观的调整,都在其中一点点改变,一点点上升。时至如今,你是否依然愿意尝试新事物,还保有能接受失败的勇气?又或者,是否拥有平凡度过一生的勇气?毕竟,朴树唱了“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我深刻感到自己的平凡,但我仍在期待自己能厚积薄发,哪怕是咸鱼,翻身后还是咸鱼,但毕竟翻过了。 关于城市。这座城市今年被划为五线城市。活在五线小城市的我,就如同这座城一样,不断修改、重建,一点点刷新。难以评定这样的改变是好是坏,但它活跃着,存在着,顽强的改变着。城市为什么会让人感到亲切?一是因为熟悉,二是因为人。熟悉会带来安全感,进而带来归属感,尽管我们啥也控制不了,但对熟悉的城市中如何安排时间,是有一个合理的预期。你生活的城,就是你的归属半径。而城市中的某些人,我们认识、在意、有交集。因为一个人,恋上一座城。也许城市很大,每天你会和许多陌生人擦肩而过,但与你擦肩而过的人,也是别人做梦都想见到的人。人们赋予城市灵魂,城市馈赠人们记忆。在旅途中经过许多基建很好但空旷的村寨,尽管家家户户都修建了两三层的小楼,可整个村寨在饭点时,只有零星几户人家开灯,开灯的人家也大多是一两个老人在坚守。从村寨到乡镇,是空旷,再到县城,依然空旷。县城的高楼和商品房仍然在不停修建。没有人气的城,我只感受到恐惧。目前来说,我喜欢这个五线城市的人气,烟火味。 下一站也该换个方向出游了。不确定会遇见什么,并不害怕失望,仍期待遇见新事物带来新的思考。关于这已过去的几年?笑一声,叹一句:“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旅行与思考(修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