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参加马丁老师的家排课,本来抱着观摩的心态,不确定自己的议题。可在看别人的个案中,确实看到自己还是存在自己的问题。虽然在意识层面知道,自己应该接纳自己,夫妻关系应该是家庭关系的首位。可在现实层面确总是力不从心、无能为力。在个案中我提到,我给不了我家大宝和老公他们想要的支持,通过这次家排我深刻体会了这其中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自己位置的错位。
在上一次家排中,我了解到在父母面前,总觉得她们弱小,想当大的。可是那个小孩的位置却在孩子和丈夫面前扮演。在个案中对于堕胎小孩的歉疚、遗憾、后悔,还是在现实中对于大宝哭泣时的不接受,无不是给自己找一个借口和理由,不想承担自己作为一个成人或母亲的责任。
在与丈夫的关系中,总是觉得自己付出的很多,确对他对自己的爱和包容视而不见。“你决定吧,无论怎样我都支持你。”在之前我理解为逃避,可现在我能体会到这句话背后的爱与支持多么深厚。换个位置,我自问真的无法做到。
第二个原因还是对自己不够接纳。
马丁老师说:我们的心都会有几个部分组成。有可爱的、积极的,也有逃避的、消极的,受到创伤时,他们可能会分开;可任何一个部分的存在都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我们只有接纳每一部分的自己,才能把自己的心整合起来。
课间聊天时,和同学分享,我家大宝面对情绪时,比较忍忍,哭起来时断时续。二宝就相反,特别善于表达“妈妈,我伤心了,我疼了”,是无忌惮、嚎啕大哭。那对大宝我就很没耐心,对二宝百般呵护。我说大宝像我,我特别讨厌自己这个样子,所以我接受不了。同学说,其实二宝也像你。我当时没太大感触,回家想想真是如此。
我的心里真的住着这样两个小小的我:一个积极乐观、率性而为,愿意表达自己、说出自己的要求和想法;一个小心谨慎、坚强忍忍。我对大宝没有耐心,是因为我不愿接纳那个小心翼翼、敏感多疑的我,是因为看到他,我就仿佛回到了我的童年再次感受那样的悲伤,感受那样的痛苦。意识到这些后,个案后的第一天半夜,大宝又哭啼时,我就没有不耐烦,温柔的拍拍他,一两分钟就睡着了。第二天更是让人欣喜,大宝自己睡上铺,一夜睡到天亮,根本没醒。看来孩子真的什么都懂,他能感受的母亲的变化。
马丁老师说“爱和力量是两回事”,我当时存有疑惑。
回家想想后,是我从内心深处不愿意接受。我父母离异,父亲再婚后有个同父异母的妹妹,后来父亲又离婚了。我和妹妹长大后,早些年,一年一次家庭聚会很多回都演变成我们对父亲的批判大会,我们都会抱怨父亲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的缺位。可在这次家排中,我看到很多父亲都是很爱自己的孩子,却没能给到孩子支持和力量。所以我知道了,爱和力量或能力无关。
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的问题,没能成为“别人家的好父亲、好母亲”,但我在此刻已深知:他们虽然不是世界上最好的父亲或母亲,但他们爱我,而且已经把他们能给我的都给了我,这些爱和支持已经足够多,足够支撑我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