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的记忆很晚,大约在八岁以后开始,从生命里的第一张黑白照片开始。那是已经失联四十多年远在台湾的叔公要回来探亲,希望在回乡前能从相片中先看看亲人们的样子,免得到时候出现见面了连谁是谁都分不清的尴尬,因为之前也只是书信往来。拍照的那天感觉就像过年,我们全家都换上了新衣裳,带着新奇、紧张和兴奋的心情,我们走进了县城那家最好的影楼里,任由摄影师指挥和摆布,表情严肃内心却喜悦的拍下了这张全家福。这张照片成了我们家的第一张全家福,在以后的若干年里也拍过一些全家福,可当时那种紧张又兴奋的心情和记忆这般深刻的心境再也没有出现过。
远在台湾的叔公前后回了两次大陆探亲,后来因为年事已高走不动了就没再回来,再后来就收到了他儿子的一封来信,来信说叔公已经病故,再再后来他的儿女们就彻彻底底的失去了联系。当初叔公被抓壮丁去了台湾,他没想过回家会成了探亲,也没想过有朝一日还可以重归故里,故里却不再是他的归途。尽管族谱里还有他和他子女的名字,但之后在家族里的延续和传承也就此终了。
能记得的一定是你心中的一块烙印,想回去的也一定会有断舍离。
二
今年的热播剧《都挺好》,我也赶趟似的在它热播完了以后看了一遍。总觉得这部剧的主轴一切都因为苏大强的存在而使他们家庭之间和子女之间的关系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仿佛没有了苏大强这根纽带这个剧情就发展不下去。尽管苏大强在观众的眼里就是个自私自利又作得要死,一无是处的一个人。但说到底苏大强又何尝不是这个家的粘合剂,他把那个支离破碎的家又粘合在了一起。我在想,如果这部戏没有了苏大强,他们子女之间的关系是不是应该就不会缓和,这辈子也就各自天涯,各过各家,家庭之间也不会有什么交集,有血缘关系却好似陌路人。
人生难免会有遗憾,很多时候维系彼此关系的纽带显得特别脆弱。一旦纽带断了,关系就可能回不到从前,也可能不再有关联。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更是如此,大家都习惯了相见不如怀念,把亲情关系、恋爱关系、战友关系、同事关系、同学关系统统都活成了网友关系。维系彼此关系的不是血缘、友情、地域、三观,更多的反而是利益,只是大家都习惯了在这种交换里获得的快乐和满足。
三
上高中那会儿,总有几个关系要好的同学,大家一起打篮球,一起去郊游,一起去看录像,回来大半夜的一起爬上高高的围墙回宿舍,一起去校门口的小饭馆,温上一壶香甜的米酒,就着卤鸭头,听着早恋的同学诉说着内心的苦闷和学业的压力,无边无际的畅想着遥远的未来……那时候觉得这份友谊一定可以维持一辈子。毕业了,大家都各奔东西,有的上了重点大学,有的上了师范院校,有的复读了,有的没考上,索性就去参军了。大家在毕业后的头一年里还有书信往来,刚开始大家伙儿聊的都还是在母校共同经历的过往,无比的怀念一起经历的岁月,慢慢的说的都是忙着学业忙着恋爱忙着训练的事,从最开始三四页纸,到后来的一页都没写满,渐渐地我们都不再写了,再后来有了手机,有了QQ,有了微信,在联系人的那一栏里,我们成了不常联系的人。
现在时不时还能从朋友圈知道发生了什么,经历了什么,过得好不好,可我们不再有别来无恙的问候,也没有后会有期的期待,在朋友圈里甚至连点赞之交都算不上。是啊,每个人都只能陪我们走一段路,迟早是要分开的,有些人离我们远了,我们就会离另外一些人更近了。没必要对物是人非耿耿于怀。
我们都挺好,只不过没有微信朋友圈照片里看起来的那么好;我们都挺好,这辈子,相遇一场,只要各自安好,联系不联系都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