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始自终,一直坚定地认为自己是个有毅力的人,能够坚持去做好些事情,从不轻言放弃。那这份坚持何以衡量呢?在绩优主义思想大行其道的当下,自是做成一件事的成效。
小升初,初升高,考大学更多的是顺着大势被推着向前,这份坚持对于好些人而言,缺乏了主动为之的积极性。大学之后,分化随之开始,没有了外部既定轨道的指引,更多的还是依赖主观选择。
当然不排除跟风的嫌疑,即便如此,最终能够上岸的,多少还是对于考研/考公/考编这条路非常坚定,也就是能够坚持到底。事实证明,能够坚持到最后的人,只要方向正确,结果一般不会差。
正是考研的这段历程,让自己明白了坚持的可贵,也是脱离被动学习后,自主性得到了最大化彰显。迈入崭新的舞台,既有认知似乎很难满足对确定性成效的期待。
越想在一个领域深耕,尤其是专业性较强的领域,坚持是基本的要求。这回不再是以月来衡量,至少三年起步。突然想起了老师最初送给我们的话:“真正想走学术这条路,要能够坐得住冷板凳,三年远非想象的那般容易。”
现在转过头来看,要想做成什么,尤其是想以此谋生,在社会上占的一席之地,三年才仅是一个起步。从现有的成效来看,那些坚定自己要走的路并一路默默努力的人,似乎都获得了不错的成效。
反观自己,仅为所爱坚持一年,便妄图有所成效,怕是妄想。现实带来的不安充斥着全身,时间紧迫,终而草草结束。落笔到此,好似明晰了这三年带给自己的最大感受。你可以步调慢点,这期间也会自我怀疑,可难受过后依旧有拾起行囊的勇气。
有人考了七次才过大学英语六级,有人考了三次才成为一名研究生。也有人考了八次都没过四级,考了好些次依旧没能上岸…方向正确与否是一方面,关键还是要内心笃定,踏实行动。
我想自己考公的这段时间,节奏是非常慢的。目之所及的坚持似乎给自己找了份借口,你可以慢一点,不是说一定要给自己强力施压,今年非上岸不可,那也不能晃晃悠悠地去备考。
究其原因,或许对于考公这件事还是不够笃定,缺乏稳定地执行。
回顾过往以及当下状态,我的坚持,确实弱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