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的文字,质朴而宽广如同她笔下的乌伦古河岸的茫茫土地一般,这本《遥远的向日葵地》也是如此。
这片向日葵地就在乌伦古河岸的戈壁滩上,是笔者母亲承包耕种的一片贫瘠土地,“在荒野中,窄窄一条水渠所聚拢的这么一点点生气”。作者用她那朴实细腻的笔调记录了劳作在这里的人们和他们朴素而迥异的生活细节。她将那茫茫戈壁描绘的如此令人心驰神往,却从未把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坚韧的性格剥离。
作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作者的生活不仅是一场修行,理想和现实总要分清楚的,在地广人稀,土地贫瘠的世界里,人们只得逐水而居,艰辛耕作,一切都为了生计。那片母亲补种了四茬的向日葵地,一次又一次被鹅喉羚糟蹋殆尽,好不容易长大的秧苗又遭遇了旱灾,紧随而来的又是虫害。等到了开闸放水的季节,还得整日整夜的照看着,就只差与人掀起锄头拼命,好不容易挂盘了,牛群冲进来一通乱啃。等到深秋,收获后利润还比不上成本。而母亲却不甘心,来年再种。即使如此,置身于葵花地的母亲却像女王般自由,光荣,权势鼎盛。这便是现实,可现实从未与理想脱节。
那些生长在戈壁的人们,如同扎根在这片土地的向日葵。受尽挫折,却还能萌芽生长,笑着面对阳光。这便是大地最雄浑的力量——万物生长。向日葵代表着希望与理想,满载着人们内心的希冀与执着。而向日葵远远不止开花时的灿烂壮美,更多的还是等待,也蕴含着到来与离别。李娟笔下书写的向日葵的播种、育苗、生长、灿烂,歉收或是丰收,其实分别对应着人们的到来、成长、隐忍和离别。这里人们的生活围绕着它来展开,那金灿灿的向日葵背后却有如此令人窒息的负担——生活的重担与理想的破灭。
人生的道路,不也似这向日葵艰辛的成长历程吗?王国维提出过人生三境,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重境界: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他对于人生三境界的阐述,可以概括为迷茫、执着、顿悟。绝大多数人都无法走完,这便是由于人生路上的挫折。怎样面对挫折,就会得到怎样的结果。正如文中的情节,向日葵地闹灾,很多人都放弃了,最后颗粒无收。而母亲却坚持下来,虽然最后收成不好,却也挨到了花开时节,这便是差别。有的人面对挫折,泰然自若,不忘初心;却有人轻言放弃。最后的成功,必然不会属于放弃者。
在文中母亲,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也令我极为尊敬。在到达戈壁的第一年,一次辛苦劳作之后,还仿佛变魔术似的带回了一束野花,如视珍宝,这可谓是苦中作乐。经过一次次的打击,还连续播了四茬向日葵,最后虽然成熟,却也是赔了许多。问到她时,她却豪言壮语:“操他先人,幸亏咱家穷。种得少也赔得少。最后打下来的那点葵花好歹留够了种子,明年老子接着种!老子就不信,哪能年年都这么倒霉?”读到这时,不禁使我莞尔一笑,却感触颇多,母亲的身上,正是有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所具有的坚韧的性格还有几分乐观增添风采。这种坚强而乐观的性格也深深扎根在我心上。
李娟的记忆,是那一大片金灿灿的向日葵地。即使到了现在,还“有无数条通向记忆的那片金色的田野,却没有一条路可以走出”。而正是这些烙在记忆深处的经历,塑造了我们为之奋斗的人生。也在我们心中浮现出一位眺望远方的少女,伴随着她,在阿勒泰涌出的金黄中,满怀希望,展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