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宦宇栋 (微信公众号:与栋不同)
朋友说,这年头有人写封信骂她,她都会感动的哭死。
这本是一句无心的调侃,却让“这年头”和“写封信”看起来势不两立,这年头交流全靠电流,连线先连无线,车马邮件都快,一生够爱很多人。
可我更怀念“那年头”,当我打开一封信,看到展信佳三个字时,我这张丑脸就泛起的微笑。
那个时候,手机还没流行,附近的人全靠邂逅,周杰伦还戴鸭舌帽,电视里没有真人秀全是模仿秀,说摇一摇的都在用涂改液,说扫一扫的基本都有洁癖。
很怀念那会,大家都有些拘谨和真诚,坦露心声最好的方式就是书写,离得近了写写纸条,离得远了就写写信。
那时我少年装逼总过头,总想避免俗套,比如写信开头尽可能不会用“展信佳”三个字,觉得太俗太官方,太和别人一样了。
而如今看来,只要是写信,它就不俗套。
我想起无数个写信的日子,那是那个年代最诗意的连接,两点之间被信件温暖,彼此各自分享着最近看的书、听的音乐、发生的故事、最新的感悟,将所有情绪升华成浓厚的情感,再全部交给单薄的信纸,带着期待传递给另一端,想象着对方看信的表情,读信的心情,然后再等着对方分享自己的一切。
而等信的过程使等待这件事变得格外美好,你总能觉得这个世界有个人在正为你准备着什么,你们两关联着一种因果关系,你知道这种关系蕴藏的情感都在等待的那一纸温柔里。
“有没有我的信”成为了每周对传达室老伯的基本问候,而老伯如果说有,基本上整个人就达到高潮了。
收到信就同时收到了一个人的想念,接下来就是读信。读信是一个神奇的过程,无论你多烦躁,一页过后你便能安下心来,除非那个人真的在写信骂你。
你会一字一句感受对方落笔时的心情,你会在字里行间揣摩对方的心思,你会感觉写信的人就在自己身边,情绪不断升华,整个过程小心翼翼又特别煽情,然后沦陷在偶尔某一句的关心问候和暧昧情愫,任由情感与荷尔蒙相继爆发。回信便成了你唯一的出口。
对于读信的人来说收信是一场期待,对于收信的人来说写信是一种连接,对于写信的人来说寄信是一次远行,这种循环的体验构成了那个年代最美好的一个场景。而这个场景里,你会发现,最美好的部分是那个能静下心来,最温柔、最想要成为的自己。
回过头再看看我们这个时代,别说写信了,写个明信片都显得极其矫情,三言两语之后加个微信好吗,只言片语之后去你家玩好吗。
那个时候我们最爱等信,现在我们最怕等微信。那个时候我们爱思考,你锁了人家就懂了,现在我们最烦话不说清楚,你锁了人家就拉黑了。
这个年代最不缺的就是沟通,可为什么当我打开微信的时候,看着上下排列的对话框,却发现有一个能耐心温柔对话的人太少了,甚至拿起手机这个动作,都会莫名的赋予我焦躁的情绪。
有人表白都发微信,有人祝福都发语音,有人对话都发表情。我理解并热爱这个便利的时代,但比起毫无诚意和质感的聊天记录,我更愿意铺上一张信纸,写到: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那个年代,没有人会急切地跟你要电话和微信,只有末尾那一句闪亮的“盼回信”,那是值得你在冬日午后,泡一杯热茶,用最简单的信纸,白纸黑字深情款款。
即使很多年过去,我们还会有一种获取温暖和回忆的最好方式,打开抽屉。
我想这个时代最美好的三个字不是我爱你,不是我愿意,它应该会是“展信佳”或者“盼回复”!
写信的路上永远都不晚,但愿你我还能怀揣一颗真诚之心,开启纸质生活,去他妈的浮躁。
朋友说,这年头有人写封信骂她,她都会感动的哭死。
我决定写一封信骂骂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