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让我们享有古人无法比拟的便利,比如现在我们拥有了音响,可以足不出户聆听来自全世界的声音,但是,你知道吗?我们现在沿用的很多声学原理居然是古人留下来的!几千年下来,古人以他们的智慧,巧妙地利用环境和简单的器材就达到精妙绝伦的扩音效果。
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罗马斗兽场
罗马斗兽场是距今约2000年前古罗马帝国的留下建筑,专供奴隶主、贵族和自由民观看斗兽或奴隶角斗的地方,作用类似现在的运动场,椭圆形,长轴187米,短轴155米,容纳50000人。放在今天,要让50000人都能听到场内发生了什么,需要很大的扩音工程。可是,没有音响的古罗马人做到了!
古罗马有斗兽场等令人为之震惊的奇迹,生活在神州大地的先人也毫不逊色,为了使听戏消遣更有趣味,构栏瓦舍、茶楼酒肆、宫殿堂会、乡村的节日庙会等都有一套成熟的舞台设置方法。
山西晋祠水镜台
山西晋祠水镜台建于明清时期,造型雄奇,工艺精细,它扩音的秘密在地下——戏台地下两侧分别放置了4个大水缸,舞台表演的声音传播到大水缸形成共振,达到舞台扩声效果。两侧放置大水缸的做法是不是和现在我们音箱的摆放很一致?难怪有人为此作诗道:“瓮埋四口分双侧,现代音箱由此来。”
恭王府花园大戏楼
恭王府花园大戏楼位于邀月台东部,建于清同治年间,占地逾700平方米高大宏伟,气势不凡。建筑采用三卷勾连搭全封闭式结构,配合木材聚声的特点使大楼具备良好的音响效果,独特的声学结构设计,由演员发出来的声音可以让各个方向都能清晰听到,绕梁三日,却不绝于耳。
山西永济县普救寺莺莺塔
普救寺莺莺塔原名普救寺舍利塔,是《西厢记》故事的发生地。初建于隋唐,后于明嘉靖年间重建,是一座高36.76米的方形空筒式13层密檐式砖塔。
该塔建于陡坡的高处,周围空旷,整座塔身和塔檐均由涂釉青砖建成。这些青砖是声音的良反射体,声反射系数达0.95~0.98,所以声音反射增加效果非常好,五里外蒲州镇的演唱声在塔内听就仿佛戏台就在跟前一样。究其原因,除了青砖的声音良反射,不得不提及塔的自身构造。空筒形的塔身对声波起着谐振腔作用,13层塔檐各层砌砖所成曲线的巧妙配合,使人耳接收到的声波能量大增。
莺莺塔与北京天坛回音壁、四川石琴、河南蛤蟆塔同属中国古代的“四大回音建筑”,也是声学效应最为显著的一座回音建筑。
古人没有先进看扩音设备,但是他们却利用声音的反射、声波的叠加达到扩声效果,比如突出的喇叭状的场地,两边反射很好,既符合建筑美学,也照顾了声音的反射,可以对声音合理“美化”,自然混响恰到好处,让人在听觉上有愉悦感,合理的延时不仅不会产生音染,还会让声音更加清晰。直到现在,我们还在沿用他们的建筑声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