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虽是写作小白,曾不从写作,但却受传统写法毒害颇深,想完成习惯的改变,适应自媒体时代的写作生存之道,就得改变,除了积累外,就是套路了。
今天是我学习雾满拦江的第二天,比起第一天的笼统感触,今天的思维显得就略慢一点。但一件事开始了,慢也得做啊。今天我依然以这十篇文章为例,来分享下雾满拦江的写作框架。
雾的这几篇文章的框架无外乎就是这几种:
故事1+故事2+故事3+评论+评论+评论+评论+干货
故事1+故事2+评论+评论+评论+评论.....
故事1、2、3、4、5、+评论+评论+评论......
故事1+一句评论+故事2+一句评论+故事3+一句评论+评论+评论+评论
总观这些框架,文章都是由故事开始,由评论结束。而雾真的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也是一个评价的高手,他每一个故事都很精彩,有趣、详尽但不啰嗦、厚重又不压抑,任何一个故事到他手里又变得浅显易懂、妙趣横生。
在纵观上,再借用李老师文中的一句话:“雾满拦江文章结构基本几个故事串联到一起,中间间或一些心得、总结,抽丝剥茧的告诉你,这个故事是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以《突破思维障碍与边界,让自己强大起来》这篇文章为例。
这篇文章就是典型的框架1套路:
开头导入,用别人挑衅式的提问,引出下面要讲的故事及故事的类型。
如问题:“你读了那么多史书,还写过几十本,能不能说一下,哪个历史故事最重要?
最重要......都挺重要的......我一边在心里骂他,一边开动脑筋想,真有这个历史记载吗?短短几行寥寥数语,就能够替代一整座图书馆的信息量?
还真有。”
这样的导入,就自然而然的引出了这篇的故事,即历史故事。
故事1:秦始皇死后,各路英雄夺天下, 最后却让年龄、背景、团队都毫无优势,最不起眼的刘邦夺得了天下。
究其原因:刘邦不只会用人,而且也会激励人。
得出:再普通的人,,也有着非凡的一面。
普通人物,只要找到自己非凡的一面,并将其体现出来, 就会立即成为显赫的明星。
故事2:金庸长篇武侠小说《侠客行》里的一个片段。一文盲少年无。 意间参加了武林高手的一个学术研讨会,由于不识字,便在岛上溜达,看石壁上的木偶图像和剑形文字,竟然获得了天下无双的超凡武功。
故事告诉我们:武功在字外。
引出另一故事:六祖惠能的故事。
故事3:文盲惠能如何写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故事。
结论:照应上一个故事,金庸先生不过就是把禅学改成了武功,于是就有了《侠客行》。
这三个故事所表达的小主题都不一样,但都是切合大主题,只不过是从不同角度的切入,来为主题服务。
评论1:三个故事得出一个道理:普通人物,文盲青年为什么会成功?
原因:因为在两个现场,比拼的不是知识,而是认知,是智慧。
评论2:通过三个故事,进一步论述:智慧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思维的认知。
智慧本在我心——单凭此认知,就通杀天下。
这两段评论,是自然过渡,层层深入,显得不那么说教,又不牵强附会。
评论3:用郎朗和姚明若互换举例,得出:做最好的自己,最优秀的自己,这才是我们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评论4:用猎豹CEO傅盛曾的事例,得出:打破自我限制,做最好的自己,就是智慧的认知。
到此处,逻辑思维缜密的作者像一个狡猾的狐狸,层层深入,逐步露出了自己的狐狸尾巴,从而达到目的,将各段的评论汇总,点明题目。
最后再送上满满的干货,让读者觉得没有白走一趟。
干货:又用傅盛曾的话:“最大的竞争差异,在于认知!
只要能突破思维障碍和思维边界,就能够变 成不一样的人。
一定要花足够的时间,在寻找和思考上。”
下来自然而然过度到:要如何做,才能打通思维障碍,推倒思维边界呢?
满满四条干货。
这些就是,我今天所读的些许感触,依然有些肤浅,但凡事总是由浅入深嘛。
学习,未完,
议论,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