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听到家长们聊天,谈到的基本都是孩子学习的问题,有的家长说,我这孩子啊,不自觉,不盯着他就不学习;有的说,干啥都开心,一提学习就不高兴;有的说,这孩子就是怕吃苦,现在条件太好。网上流行一句话,“不提学习,母慈子孝,一提学习,鸡飞狗跳”,我想这可能是大部分家庭的写照。本来孩子天生是有求知欲和好奇心的,为什么上了中学,有的孩子甚至才小学,就对学习这么厌恶呢?当然,这里面有整个社会环境和学校的问题,但是,这部分问题我们是无法改变的,我们做家长的能改变的就是自己如何对待孩子学习这件事。想要孩子认真学习,我们得先弄明白,是什么导致了孩子这么不爱学习?通过我多年的家庭教育和心理学的学习,总结出以下三点:
一、孩子不是讨厌学习本身,而是讨厌学习带来的痛苦感受。
孩子小时候特别爱问为什么,凡事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有很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相同的感觉。但是上了学以后,很多孩子只是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老师叫干嘛就干嘛,很少自己主动学习些另外 的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少了很多的“为什么”。为什么孩子对学习如此没有兴趣呢?因为孩子在学习中体验的都是痛苦的感受。大家想想,孩子从学校回来,是不是我们最喜欢跟孩子谈学习,有的爸妈甚至好象除了学习,跟孩子就没什么可聊的了,爸妈天天讲道理,都是围绕着学习,表扬孩子是因为学习,批评孩子也是因为学习,特别是当孩子作业做得不好,考试考得不好,在学校受到老师的批评,回家还要再遭到父母的批评,父母给孩子的学习制造的痛苦太多了,那么孩子怎么办呢?他不想学了,你觉得孩子厌学了,实际上他厌的是什么呢?他厌的是因学习而带来的痛苦。
二、孩子认为学习是父母的事,而不是自己的事。
一个人自己发自内心想做去的事,他才能负起责任,主动积极地完成。如果他是被迫的,那么他就会表现出消极被动。学习本来是孩子自己的事,孩子也愿意为自己的学习负责,人天生都是向好向上的,这是人性,没有哪个孩子不想好,那么为什么孩子对学习如此消极被动呢?原因就在于家长已经把这件事揽到了自己的身上,大家想想是不是这样?当孩子作业没做好,你是不是时时盯着催,比孩子还着急;当孩子考试没考好,你是不是比孩子还担心还难受?恨不得马上找老师补习。那孩子认为,既然我妈这么着急,我还急什么?孩子的对抗心理就会产生,你越催我就越不动,你越在意我就越不在乎。就象你本想好好完成工作,结果你的领导天天盯着你催,你会不会想有抵触心理,心想,既然你这么急,那你自己来做好了。所以,不是孩子不主动不自觉,而是因为家长太主动、太焦虑、太唠叨,孩子认为学习是为了家长而学。
三、孩子认为父母爱的是学习,而不是孩子这个人。
当孩子作业做得好、成绩考得好时,爸妈就特别开心。但是当孩子考得不好时,爸妈就批评指责甚至打骂。孩子会觉得,爸妈爱的是学习,而不是我这个人,你今天表扬我,不就是为了让我好好学习吗?当我考得不好时,你从不在意我的感受,而只是一味地批评。孩子会感觉自己是个学习的工具,爸妈爱的是学习好的我,当我学习不好时,爸妈就不爱我了。当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他是没有动力学习的。还有一些孩子,为了赢得父母的爱,特别懂事特别努力,压抑自己迎合父母,其实内心特别恐惧,这种恐惧会伴随一生,并且成年后会以极端可怕的形式表现出来。
那么,具体该如何做呢?
第一,不要总是因学习表扬孩子或者批评孩子,不要因学习给孩子讲道理。不要让孩子建立学习和痛苦之间的条件反射,他就不会厌学了。第二,把学习的事情交还给孩子。只有当孩子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从“让我学”变成“我要学”,他的主动性就会提升。第三,无论孩子的学习好不好,父母都要让孩子感觉到,爸妈爱的是我这个人,而不是我的学习。可以经常告诉孩子,无论你考多少分,你都是我最爱的孩子,但是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现在我把这个责任交还给你。这三个方面具体该如何做,我会在以后的文章中详细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