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高中时参加一个作文比赛,题目内容不限,我写的是关于我的父亲。像大多数歌颂父亲的文章一样,以动人父爱来结尾,后来拿了个省二等奖。省二等奖并不是什么牛逼的奖,可是为了拿奖,我不惜违心的写下了那篇文章。数年后,那篇文章的结尾终究没有成为现实。
现实是,过度的父爱,与父亲对母亲的极端厌恶。这两者中萦绕的不对称的畸形的情感,丝毫没有为父亲在女儿心中的形象增添砝码,反而大打折扣。父亲上过高中,也是受过教育的人,对我的学习要求严格,对我的生活也是处处关心,我很感激。我也曾一度毫无保留地爱着我的父亲。可是当我开始看到父亲作为丈夫这个角色的另一面时,我想我不再那么的毫无保留地爱他了。父亲思想保守,不喜母亲化妆,对母亲及我的衣服选择也要求严格,在他的标准里,穿最朴素的颜色,最朴素的款式,配上最朴素的妆容,才不会被诟病。父亲脾气不好,一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即使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一言不合就会立刻翻脸,像六月的天,说变就变。印象很深的一次,父亲跟母亲吵架,一吵起来,父亲像变了个人似的,骂得难听得不堪入耳,并且当着我的面,直直的朝母亲脸上吐了一口恶心的痰,那又是一个夜不能寐的晚上。还有许许多多像这样,或许比这还要让人难以想象的家庭硝烟战,我的母亲没忍心告诉我。偶尔父亲也有骂我和哥哥的时候,大多数时候因为学习成绩的缘故,然而我们原本可以保持沉默,默默听父亲的训导,但是父亲偏爱指桑骂槐,连带着母亲也一起骂起来,好像母亲永远都是罪魁祸首,所以不可避免地,我和哥哥为了护着母亲而跟父亲反驳起来。慢慢地,我与父亲之间的距离与日俱增。
很久之前,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父亲爱孩子的最好方式莫过于爱他们的妈妈。一直以来,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很好。父亲爱护母亲,母亲爱护孩子,孩子才会有一份完整的爱;倘若父亲对母亲嫉恶如仇,那么父亲即使再爱孩子,孩子只会对父亲产生由开始的困惑,反感,再到最后的失望。
困惑。在我尚未深谙人情世故的年纪,每当父母吵架,父亲骂母亲骂得狗血喷头,甚至动手时,我一边伤心,一边困惑原本相爱的人们为什么变得像冤家,仇人一样,婚姻走到几十年来,究竟什么深仇大恨让父亲对母亲如此的厌恶以至于恶言相向。我不明白。
反感。我曾经多少次,以书信的方式,以面对面聊天的方式心平气和地劝过父亲,我真诚地告诉他我的想法,我的心声。我告诉他,我知道您很爱我和哥哥,可是您能不能像爱我一样爱我的母亲,或者把对我的爱匀出一点点分给我的母亲,因为我不是机器人,而是有感情的,我爱您,也同样爱我的母亲,所以您对母亲如何,我都是看在眼里的。我曾经很希望父亲有所转变,至少是为了我而对我的母亲稍微好一点,可是父亲并没有做出任何改变。在初中那会,我正处于叛逆期,因为读的是寄宿学校,每次周末放假回家,每每看到父亲与母亲吵架,我都会毫不犹豫的护着母亲,与父亲对吵,结果可想而知,这种矛盾愈演愈烈,非但没能让父亲对母亲的态度好转,反而变本加厉。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不愿意喊他爸,这种反感一直弥漫着我的整个叛逆期,以至于到了高一,我产生了厌学情绪。母亲常常安慰我说,你好好学习,到时候你去了大城市上学,我就跟你一起走,再不回来。可我多希望他们能够离婚,让母亲脱离苦海,我知道这可能不是一个孝顺孩子该说的话,可是我的确是这么想的。然而父亲始终不同意离婚。
失望。在我的成长过程中,一直伴随着这种畸形的感情。在我尚未能够适应,处理,习惯这种矛盾的感情时,我所做的是一次又一次徒劳的反抗;当几十年过去了,在我即将踏入社会时,我开始疲于挣扎,甚而有些麻木,无论是对于父亲的咆哮,还是对于母亲的哭诉。因为我明白了,父亲无论如何都不会懂得,他这么爱我和哥哥,即使不好好地待母亲,又有什么错。而我对母亲所能做到的补偿也非常有限,不在家的日子里,只能多给她打打电话。妈妈,你陷在了荆棘丛里,满身看不见的伤痕。
父亲,母亲,都是我最亲的人。而父亲,您如何能让我像爱母亲一样地爱您。我感谢您对我的爱,可是我无法给您像您给我一样多的爱,我得多允出一些给我的母亲,为了补偿母亲为我和哥哥所做出的忍耐与牺牲,好让爱的天平保持相对平衡。
写在最后:给即将(或已经)为人父母的朋友们
虽然我既尚未踏足社会,也未为人父母,但是我希望每个孩子都该有家庭中健康的,完整的,平等的爱,无论贫富与否。
1.婚姻中,夫妻关系在前,父(母)子关系在后。先学会怎样成为一个好丈夫(妻子),再学会怎样成为一个好父亲(母亲)。
2.家庭生活中,一个好丈夫(妻子)的角色在孩子眼里往往会成为榜样的力量。
3.引用那句话:一个父亲(母亲)爱孩子的最好方式莫过于爱他们的妈妈(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