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觉又是一年春节时,年味儿却不曾闻到多少……最近几日倒像是过了一个劳动节,除尘打扫……
记得儿时每逢过年便会多少开心一下,想来这也是很多年前的事了,应当是自己很小很小的时候了。
从腊八那天便要开始“过”年了。我家是不过腊八节的,反正在我记忆中便没有过过。 因为那天是祖父的生日,一大家子人只给祖父祝寿,便不过腊八节了。其实在我的家乡,似乎没有过腊八节的习俗,别人家也不会做什么腊八蒜、腊八粥的。即便有那也是跟闹着玩儿一样,不当个节过(其实一些当节过的节日也只不过包顿饺子而已)。因为那些是回老家的年轻子女们从外地打工上学时学来的或是某些村里人不知从哪里学来的。正如昨天家人看的电视剧中的一句词“狗长犄角闹洋事儿”(并没有嘲讽的意思,只是觉得怪怪的)。
而后便是找个好天气打扫一下屋子,紧接着便是腊月二十三小年祭灶了。这还是比较重要的节日的!家乡还都当回事儿去祝祷一番,无非是“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之类的话,当然必不可少的话是保佑发大财走好运!
而祭灶的供品必不可少的是糖(不管是什么糖,有什么便来什么,随心随性)和一把草,草也不像儿时那样专找谷子(小米)秸了,其他供品更是随自己家中所有而上。祷告声,磕头仪式,化了的灶王爷与灶马一起开始却又各有秩序的进行着,最后祭灶也就在一挂鞭炮声中结束了……
置办年货,无非是吃喝日用,新衣服等。干净的人家便开始彻彻底底的打扫卫生了。转眼间便已是年三十儿了。今年与往年不同的是,没听见一丁点儿的响声儿。想来以后往年也听不见任何响声儿了。
记得儿时村里的鼓锣家伙什么的还不是很多,不齐全,鼓的一面已经破了一个洞。每到快过年便一通儿的响!无论会不会的都要响!祖父便说,竟这么瞎砸打!祖父是会敲鼓的,而且是村里有名的鼓师。鼓名“三换”,这两个字是我猜测着写的,因为只是听村里人说三换,三换的,却不曾见诸于文字。听伯父说爷爷也没经过师,只是自己听听便会了,叫三换看来是当初有个谱的,不知道怎么传的。我是喜欢这些的,从小也是跟祖父长起来的,祖父最是疼我。可我是耳聋,耳音实在不好使,没有天赋,随先生学了几年昆曲了却也没见什么长进,倒是在吟诵方面或可值得一观!我是专门用心听祖父敲过的,鼓的路数换了三次!是名三换!祖父还会喊夯号子,年轻时喊得特别好!想来这是相通的,都是节奏、板眼的事!
后来有好事者发起,说是买鼓!便家家户户连钱,无多有少的都得出点,说这是家族里的大事儿!鼓、家伙什么的都置办齐了,而且全村三姓有好几套!前一二年敲的还像那么回事儿。因为那时祖父身体硬朗,一到接近年关时,便有人来请祖父去敲鼓!我也会去听!我只听爷爷是敲三换的,没有听见别人敲过!别人只是腾、腾、腾有节奏板眼的敲那几下紧接着又重新开始了!锣、家伙便紧随着陪王伴君了!
好几年都没有人再去动鼓了!谁要说起去敲鼓甚至反而会惹起旁人的笑话,去玩会儿歇会儿不好嘛,谁还敲那破玩意儿!然而他们都忘却了当初因为买鼓是有人不同意的,他们忘却了当初因为买鼓时的一点不愉快的事了!他们更忘却了当初连钱时的豪情壮志:这是家族大事!
不管这些了,反正都已经过去了,也没人去在乎,更没人去提敲鼓的事儿了……
唯一不变的便是除夕前一日下午,祖母便开始忙碌起来,以前是祖父把家谱图(这在去年西南随笔中提过,此不再赘述)请出来供上。而今祖父已是卧床不起了,最近几年便由伯父、父亲和我来了。家谱图供上后,便开始上供了,祖母是格外地虔诚的!祖母不识字,所有的礼数都是看着、听着学来的!听父亲说祖母娘家是贫苦人家,小门小户,没见过什么世面。祖母的父亲便说过,若不是赶上现而今这社会可不敢和我家攀这个亲戚儿!我家祖上在村里来说是多少有点书香的,有贡生,有秀才、村塾先生。
当然我自己小家中也由我拿着毛笔在红纸上书下了“天地三界之神位”供奉上了。
祖母忙碌着,嘴里似乎还念叨着什么似的,这碗里装肉,那碗里是丸子,鸡蛋在这边,豆腐放对面,烧鸡放前面中间儿,鱼、鱼盘这样放,靠着紧凑着点,压在上面,显得宽绰,把这水果摆在后面,糕点这样摆置,藕夹……香炉,香炉,蹲下从柜子下面取出来,抱着香炉,拿着抹布去擦拭,自己觉得干净后便双手捧着放在供桌正前方。静静地瞅着供桌上的一切,好像是在数数一样。一边拿青菜去点缀着供品,一边还念着蜡烛,酒,筷子等明天早上请来神再供上……
这一切都由祖母一人来忙,她也不需要别人来碰这些,总是按着自己心中的那份意思去摆设,直到自己看着供桌上的一切符合了自己的心意才算是坐下喘口气。祖母是从年轻一辈子的痨病,只有夜里睡觉的时候才躺下,平时从来都是盘着腿坐在炕上,一坐便是一天。而今祖母更是身体欠佳,甚至是到了很糟糕的时候了,可自己能去操办这些事便绝不由别人来。
到了除夕早上,我们男孩子便随着家中长辈去村外,朝着祖坟的方向,烧香、插在土地缝隙中,磕头,祷告,放鞭炮,临了,再拿着几根燃着的香回到家中插在香炉中,算是把神请到了家里中堂供奉的家谱图上了。哦,对了,好像早饭要在把神请回家后才可以吃的。因为祖父,母亲一直在家中等着。以前大家是跟着祖父去,而今是由三祖父带领着了……
穷人家过年无非是吃顿饺子罢了,并没有什么太多的年夜饭。当然无论谁家都得包饺子。我是从小就参与包饺子的,我来擀皮。我家包饺子是与旁人家不同的!得包专门上供的饺子!
从小便听祖母说,祖上某位爷在道门,是吃长斋的!临终有遗言,过年上供的饺子必须得是素的,不可沾荤!所以包饺子便是白菜的,连葱都不放,为了饺子有味儿,便放姜,儿时可不愿吃年夜饺子啦,一点儿都不好吃!全是姜!怪辣!
听父亲说,祖上这位爷应该是祖父的祖父,是秀才,而且当了一辈子村塾先生。祖母是当村娘家,祖母说她小时候见过祖父的祖父,一个小老头背着背筐去拣柴禾,祖母的父母让她称呼这老头为春先生,说好像是小名叫春吧,一辈子了也记不清了。伯父说,咱家说是地主可也不是多富有,就是勤俭,有这么点儿庄稼地,靠着祖上省吃俭用,干活再勤快一些罢了,教书也是为了些束脩钱!一辈子盖了五间学校,还是板担门,那么好,结果过来社会了,还没在里面教书呢便都被没收了……
祖母是不可能听到祖父的祖父临终遗言的,父亲说,或许是我祖母告诉你祖母的,这样一辈儿辈儿传下来的……
现在这个时刻已是三十儿下午了,饺子也已经包完了,当然还是有专门一份上供的饺子!至于后面的年怎么过,我也没有心思去说了。
记得当年去北京拜谒先生,在跟着先生去中央音乐学院的路上,和先生说起了自己的家乡,觉得自己家乡没文化,没有什么风俗礼数,不曾受王化。先生说挺好的,只是有点糙而已,你要好好学,等将来毕业了回老家像朱熹一样保佑一方水土!而今我也已经在老家工作半年了,重操祖业,当了农村小学老师。或许是祖上显灵吧。至于先生所嘱,实在是诚惶诚恐,如履薄冰!
今儿早上看先生微博说北京春节为何没有年味儿。我想何止是北京,我的家乡本来也没有过像北京当年那样的年味儿(当然一个农村怎敢和帝京作比),现而今更是没有年味儿了。那些所谓的过年仪式也只是如告朔之饩羊了。所谓过年只剩下吃喝玩乐了,正如先生微博中所说的那样。
当然我也是随俗的,支付宝五福我早就集齐了。春联我家也不是自己写的,而是学校给发的现成的,工作第一年嘛贴上挺好的。春联的内容就甭看了,集恶俗词语于其上!更不用管什么上下联了,因为本就不符合平仄,也没人识得仄起平落!贴上便好,看着热闹喜庆就得!
红包能抢还是要抢的,大家开心就好!因为无论什么节日我想都是人们祈祷发财的节日,财神爷便成了最重要的神,无处不在的神!想来财神爷这一年是最忙了。我想财神爷不仅最忙,恐怕也最为难的,不该是他的节日也得让他来主持;也是最尴尬的,其他神的节日人们依旧祈祷发财!当然财神爷终究是开心快乐的,因为每年都有数不尽的人给他老人家祝寿,而且有节日便配飨。大家开心快乐就好。就像晚上的春晚,一个道理,新年快乐!这也是符合要求的!
写信给先生拜年,先生回信让我多去陪陪家里长辈。我是清楚先生的用意的,过年本以祭祖为主!侍奉长辈身侧,跟着长辈祭祀,听长辈讲祖上流传下来的老理儿老事,所谓“无念尔祖,聿修厥德”正是此义!身为子孙得知道自己以上七世祖的名讳!这些都是是先生平日所讲的。我也是老师了,在寒假放假时也留了相应的作业,如下。
寒假作业:
学生作业:寒假生活(语文、数学)。预习语文课文(发了课程全解)!
有时间的话看动画片《孔子》(1——30集)
家长和孩子共同作业:
1.要求孩子知道家庭地址,手机号码。
2.要求孩子知道父母、爷爷、伯伯、叔叔、姥爷、舅舅的名字,要求会读、会写、会认(我想这是孩子必须得知道的)!
3. 父母给孩子讲两个长辈身上发生的故事(长辈亲身经历)!
4.过年时若可以的话是否领着孩子给长辈拜年磕头(不为压岁钱的磕头)!
(2,3,4才是过年该做的事情,过年不只是打麻将,看春晚!现在不是弘扬传统文化,提倡家风么,这才是真正的传统文化,才是家风!)
真不知道自己说了些什么,乱七八糟的!不觉窗外已有人放起了烟花爆竹,无论如何年还是要好好过的!毕竟明天又是新的开始了,今夜好好守岁!或许正如苏先生说的,年味都化在雾中,浓浓的……
如果能把我所写的这些看到此处,我想是比较感兴趣或是无聊的。最后我只是想说某姑娘说不喜欢我说“便”这个字,觉得说话跟古人似的!然而通篇下来我好像又说了好些个“便”字!即使没有这个“便”字,想必也是有点像古人说话。我想我不是古人!我也不会当个古人!我想我是活在当下的一个年轻男老师,至于我的将来会如何,我自己会努力的!因为我这些年一直如此!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至于将来年如何过,随缘,天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