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育吠陀瑜伽中的几个概念】
文婷问:老师您好,吠陀、阿育吠陀、瑜伽、阿育吠陀瑜伽,这四个概念有何区别与联系?
王志成老师答:这四个概念是不一样的。
吠陀指古代印度以四大吠陀经典(《梨俱吠陀》《夜柔吠陀》《娑摩吠陀》和《阿闼婆吠陀》),以及四个副吠陀:武术、建筑、音乐和阿育吠陀或吠陀医学。
吠陀虽然有不同分支,但吠陀本身是一个整体概念,整个吠陀系统都是用来服务于人的,转化人生的不同阶段,让人走向生命的圆满。
瑜伽是吠陀中追逐生命完善、生命转化的一种方式。瑜伽是为了生命的转化和提升,是垂直维度的转化。阿育吠陀也是转化人生命的一种方式,但它重点在粗身鞘、能量鞘层面转化为主,可以被视为人的水平维度转化。
阿育吠陀是医学,关注人身体层面,但阿育吠陀的目标也同样是为了人走向生命圆满。在古代,我们还不能说有一个称为“阿育吠陀瑜伽”系统。阿育吠陀瑜伽的概念是当代的概念,它既继承了阿育吠陀医学的基本理念,以及一些实践方法,同时又继承了瑜伽对生命转化和提升的追求,也就是说既有着瑜伽垂直维度的提升,又有着对身体水平维度的关注,就像一个十字架一样,所以,“阿育吠陀瑜伽”可以被视为当代跨学科、或者跨界的瑜伽模态。
瑜伽从古代到当代的发展,出现了一些变化,现在的瑜伽主要指的哈达瑜伽,从传统的哈达瑜伽发展而来。但总体来说,当代哈达瑜伽或放弃或遗忘或忽视或远离了瑜伽所追求的目标——三摩地。所以,严格地说,很多人会认为当代的哈达瑜伽不是瑜伽,是借助于体位的健身方式,只是冠之以瑜伽的名义。体位和瑜伽的关系,这个问题应该发生在哈达瑜伽里,像艾扬格等等一些瑜伽大师们是关心体位和瑜伽之间关系的,而落实到具体现实中的当代哈达瑜伽并不那么关心,众多人都偏离了瑜伽的本意。
“阿育吠陀瑜伽”是在当前普遍缺乏对瑜伽准确认知的背景下出现的,这不是由我提出来的。它首先由既精通吠陀又精通瑜伽的导师们,例如弗劳利提出来的,他们正在做一些关于阿育吠陀瑜伽的研究和实践工作。
我们在今天把阿育吠陀瑜伽推出,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当前哈达瑜伽的一些弊端。这个弊端就是当前的哈达瑜伽对人的身体认知不够到位,也就是说用体育的模式来面对瑜伽,缺乏对瑜伽的认知,缺乏对个体的认识。
就像是吃药,吃药的人本身连病都不认识,连药效也不认识,怎么能治好病呢?所以当今在瑜伽中,出现了很多的伤害、迷茫和偏离,以至于很多瑜伽人走上了原本不属于瑜伽的道路。如果这样的话,即便一辈子练习瑜伽都是达不到瑜伽目标的。他们不可能涉及到开悟、觉悟,同时,许多人由于缺乏对自己体质的正确认识,习练不得法,身体也很难练好。过去几年,我遇到若干习练哈达瑜伽缺遇到很多身体问题的瑜伽爱好者和教练。当我一听他们的具体情况就知道,她那样习练对身体没有好处,习练越用功,问题会越严重。
在这样的背景下,“阿育吠陀瑜伽”的出现,是对传统哈达瑜伽的迭代和更新(当然不是抛弃啊!),同时也是为阿育吠陀的运用提供新的契机。可以把“阿育吠陀瑜伽”归为一个“交叉的学科”,如果你愿意,可以把“阿育吠陀瑜伽”视为瑜伽在当代的一个新“范式”。希望这一新事物可以在中国得到发展。
就简单谈这么多,希望大家能分清楚吠陀、阿育吠陀、瑜伽、阿育吠陀瑜伽这四个概念。重点是阿育吠陀瑜伽的概念,它既继承了阿育吠陀“身心健康”的诉求,也继承了瑜伽“生命提升”的诉求,它是两者的结合。
谢谢你的提问。
瑜伽学习笔记,欢迎交流(文婷ID:39786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