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梦想
每个人都有着梦想,我的梦想是走向远方。当走累之后能停下来,拥有一家属于自己的咖啡馆,把它装修成自己喜欢的风格。闲暇时坐在向阳的窗台边,磨一壶咖啡,手捧一本书,走进文字的海洋。看朝阳绽放,看夕阳沉睡,就这样安顿余生,可好?
梦想似乎有点遥远、有点缥缈。因为远方太远,何时停下?停在何方?我不知道自己的远方有多远,只是一直在前行、一直在路上。或许是时候未到,又或许是尚未找到一个停下的理由,但我坚信梦在路上。
每个人的人生都有一个拐点,也可能有多个。所谓的拐点,不过是一念天堂,亦或是一念地狱。而我的拐点,在三岁那年便已注定,在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漂泊在地狱的边缘,一直没有找到通往天堂的入口。
2.伊始
十二岁前,是我待在家里最长的一段时间。儿时所有的记忆,都锁在这段时光里,也是最不愿意去回忆的一段岁月,从未敢多言,多年以后想想,或许在文字里可以描述。毕竟经历了种种之后,看淡了很多,也坦然了很多。
这么多年,你一直在我心中幽居,我放下过天地,放下过万物,却从未放下过你。渐悟也好,顿悟也罢,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不是闲事! ——仓央嘉措
很喜欢仓央嘉措的这段文字,人这一生,会遇到无数次的离别。我想最让人悲伤的事,莫过于生离死别吧。无论你愿意或者不愿意,它总会在某一刻到来,而我们必须去面对,那怕再悲伤。
世间所有的生离死别,都像似一个梦。如果有一个地方能收留这个梦,我想那可能是天堂吧。
3.生死
母亲走的那年,尚未记事,依稀只有几段模糊的影像。记忆里却找寻不到母亲太清晰的模样,却又像是深烙在脑海中一样。
在母亲卧病的最后一段时间,家里常来好多人,那时的自己却不知为何?每日穿梭在人流中,还有能吃多很多好吃的水果、糖果。错以为是最美好的时光,却不知是噩梦的开端。
在我三岁那年的秋天,母亲还是走了,带着眷恋与不舍。有一天傍晚,习惯跑到她身边玩耍,她就一直看着我,没有说话,而那时候的我却出奇的没有到处跑,就安静的待在她身旁。也就是那时候,见到了生命中的第一次生离死别。在她生命的最后一刻,在床榻前我看着她闭上了眼睛,依稀看见了她眼角的泪珠,又依稀看见她是微笑的。那时候不知道她怎么了,似乎感觉到心里狠狠的疼了一下,却没有哭,直到被家人的脚步声和哭喊声淹没。
母亲出殡的那天,天空下着小雨,淅淅沥沥。我在叔叔的怀里,随着送葬的队伍,安静的看着这一切,没有哭闹。只有时不时想起的鞭炮声,还有哭泣声,渐行渐远,那一刻,路似乎走了好远好远。而关于母亲的记忆,从此随着母亲深埋地下。
时间在指尖流走,不会为谁而驻足。时间看似无情,却是记录了我成长的每一瞬间。慢慢长大,知道了母亲为何离我而去,也明白母亲终究不会再回来了。
从此,便不会再有母亲的呵护,也不会再有母亲的怀抱。从此,学会了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睡觉、一个人独处。
4.印记
印象里,父亲是个沉默寡言的人,但却是全能的,外能养家糊口,内能操持家务。待到上学的年纪,开始学着帮父亲操持家务,洗衣服、做饭、农活,所有力所能及的一切。跟着父亲,我学会了他会的一切。小时候穿的都是旧衣服,常常坏,很多时候父亲没那么多时间缝补,因此也学会了使用老式的缝纫机,那年八岁。
也是八岁那年,在爷爷的劝说下,父亲再娶,而我有了一个后妈。原以为是个梦的开始,却不想是另一个噩梦的开始。她做事情没有条理,似乎不知道事情的轻重缓急,却每天很忙碌,感觉和这个家完全不在一个时间轨道内。
记得每天中午放学回来,很少能准时吃上午饭,很多时候都是自己解决,然后返校。下午放学回来,依然如此。自上学开始,再也没有人为我洗过衣服。每天放学后的第一件事是放牛,然后做晚饭,这样一直持续到小学毕业。似乎从那时候起,就变成了一个人在生活。每次看见别的小孩依偎在母亲的怀里撒娇的时候,心就会狠狠的疼一次,无药可救。
第二年,有了第一个妹妹,也从那时起,知道了一个母亲其实是很伟大的,对孩子的那种爱护、那种在乎,都深深的印在脑海里,但似乎只是对属于自己的孩子。从此,所有好吃的、好玩的、新衣服等都只为妹妹而留,而我只能作为旁观者,看着这一切,未曾有过吵闹、未曾有过流泪。眼泪,似乎自记事的那一刻起,就再也没有流过。
5.觉醒
曾经,不止一次迷茫过,也不止一次挣扎过,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自己要走什么样的路?该如何才能找到出路?最后却是在书里找到了答案。
读的第一本长篇小说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感触很深,而对我的影响也最深。从书中知道了这个世界是平凡的,人生充满着悲与欢、穷与富、生与死。知道人需要自尊、需要自强、需要自信。知道人生会经历挫折与追求,会经历痛苦与欢乐,更知道人生需要奋斗与拼搏。
从此,知道自己该怎么去生活,知道自己该走什么样的路。也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自己想要的路,需要自己走,自己就是出路。
未完待续……
PS:一直想写一些关于自己成长的文字,却一直未敢下笔,怕触动那深埋的记忆。庆幸,已经放下很多、已经坦然很多。也庆幸,一直走在自己想要走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