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临沭山里胡氏,明初自海东黄泥岭迁居蘭邑第一峪(今临沭山里村),至今繁衍十万余众,约二十九代人之多。
古今各姓氏大多有堂号郡望,那么山里胡氏是什么堂号呢?据考证我们山里胡氏是没有流传下来堂号的,自明清朝以来,目前所能考证到的老家谱和古碑皆无记载。至于始祖迁移以前是否有堂号,由于我山里胡氏总谱大概自明末清初遗失,所以暂时是无法考证的!
我山里胡氏总堂号为“安定堂”,此说大概自1962年大续谱后逐渐流传,考明清以来至民国各支家谱都是没有这个记载的。至于有所提及谱序也只是受姓于封地陈胡公等等,后有高葆初于民国二十三年,赠山里胡氏四支轩庄祠堂联有提及,上联:苍阳高门第……是读书种子,下联:安定旧家声……非有道曾孙。自古有“天下胡氏出安定”的说法,估计那时也是如此考量。
自清代以来,我山里胡氏也有几支出现了自己的分支堂号,如 轩庄村的“无欺堂”,蛟龙湾村的“树德堂”,重沟村的“威德堂”,赣榆小官庄村的“保华堂”,沂南孙祖的“南沂堂”等等。
轩庄村谱序为山里胡氏四支,其“无欺堂”出处为乾隆年间举人典公,胡典字建彝,号云峰,清朝乾隆丁酉科举人,丁未大挑二等。其书房题为“无欺堂”,又作“无欺堂十恐”传世,故其本支后人皆以“无欺堂”为堂号。至履堂公,捧元公,大年公等等,其后文风延绵。
蛟龙湾村谱序为山里胡氏三支,其文风自振先公始,至善承公,宗狱公,宗莪公,文潘,逢源,逢治,怀睿等等,或文或武,或经商为巨,捐纳为官。至民国八年,怀睿公字佰衡,作谱序有“树德堂”文识。由于出现的比较晚,历史原因也比较特殊,所以此堂号至今已不显。
重沟村谱序为山里胡氏三支,其“威德堂”号至今尚未见有实物记载,推测当为康雍年间进久公,时有乡谚“胡进久进北京,西重沟赛朝廷”至今流传,谱有其传“附监公家传”。其后又有淑忭公,际昌公,调元公等等,此堂号至今亦不显。
赣榆小官庄谱序为我山里胡氏长支,其“保华堂”号大概起于清朝,具体时间无考。询其堂号原由 ,小官庄村始迁祖去世后,留下一个钱搭子,其上绣有“保华堂”三个字,其支后人便以“保华堂”为堂号。据传,小官庄村过去叫黑老婆店,为古时赣榆青口至临沭夏庄主道的必经之路,其始迁祖便据此为商。小官庄“保华堂”之由来,无地方史志记载,无轰动一时之流传。想来便是如行医医号,经商商号,又或钱搭购置时物品坊自有之号。今小官庄族人所说,为其始迁祖经商之用,想来或便是如此。
沂南孙祖谱序为我山里胡氏五支,说其堂号“南沂堂”,此言或为流传,目前尚未找到确切资料证实!其顺治年间中江公始,至承武公,承烈公,承训,胡洙,胡楹等等皆有遗风,究其是否有“南沂堂”号尚不可考。孙祖居临沂北部,清时和“北临邑”中间隔着济南府,所以有 “南临沂”“北临邑”之说,不知是否和“南沂堂”之名有关联。另有临沂市区北半部有义堂镇,南半部有南沂堂村,所有又有北义堂,南沂堂之称。这个“南沂堂“是巧合,还是并无“南沂堂”这个堂号,本来就是指的这个南沂堂村呢。待考!
以上为山里胡氏堂号考证,后期如有资料当再补漏查缺,不夸大,不妄拟,实事求是,一切以史实资料为考证。近几年我们根据实际情况,经商讨后堂号暂时搁置,主推“山里胡氏”这一统一称谓,对外全称“沂州山里胡氏”,让我们族人有凝聚力和归属感。寄望呼吁以后各村修续家谱,如能统一使用“山里胡氏**村支谱”,或用“沂州山里胡氏**村支谱”,当有血脉统一的荣誉感,此举,舍小我而利公,行大道而忘我。
2023年6月30日 癸卯 仲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