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阅读托马斯•戈登《唤醒孩子的自律》136-152页
不通过使用权力而改变孩子不可接纳行为的方法(下):
预防性“我-信息”
与面质性“我—信息”要对方改变其已经出现的不可接纳行为的目的不同,预防性“我—信息”则是提前告诉对方你自己的需求是什么?
意义:
(1)你会为自己负责,为自己的需求和感受负责;
(2)他人也会了解到你的需求,以及感受到你对他们给予支持的感激之情;
(3)你示范了如何开放、直接、真诚的沟通,这会让孩子们也开始仿效;
(4)由于不了解对方的需求和感受而产生的冲突和紧张,无形中减少了;
(5)你会为自己的计划负全责,也会为自己的需求做准备;
(6)由于沟通中的激发、真诚和互惠,你们的关系开始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举例:
如果你放学后没有马上回家,记得和我说一下,这样我就不会因为你没回来而一直很担心了。
下周我们会去博物馆,我希望我们现在就来想想,需要注意些什么,以避免出现问题。
……
通过“换挡”来减少“阻抗”
当你看到孩子开始抵抗时,你需要从发送信息的姿态转换为倾听、理解的姿态。
这样的转换让孩子感受到的是“有刚才的话让你不舒服了,我很在乎你的感受”“我愿意等会再解决我的问题,我想先听听你的感受”。
这样的方式可以帮助孩子很好地释放他的抵抗情绪。
共同解决问题
如果上面的两种方法都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说明家长和孩子双方都处在了问题区,那就要想办法共同解决问题!
四个步骤(之前的笔记里有提到过,一起来重温一下吧):
(1)明确问题:你的需求是什么?孩子的需求是什么?
(2)找到那些解决方案
(3)评估每个被提到的解决方案
(4)从双方都认可的解决方案中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并达成一致
生气时找到“最初的感受”
生气是跟随最初的感受而来的——它传递出来的信息就像是一个对孩子的负面评价,或者是对孩子的责备。
当家长和老师们发现自己经常会生气发火,那么最好要问问自己:“我怎么了?孩子的行为让我的什么需求得不到满足了,我想要避开的最初的感受是什么?”并且用面质性我信息准确的描述出来。
比如:
大闺女不好好吃饭,我的最初感受应该是担心,担心孩子会饿,担心她不能很好的长身体。但是多半时候都是生气着说。
面质性我信息:
你不好好吃饭,妈妈很担心。我怕你一会儿会饿,或者对你长身体不太好。当然,如果你确定自己是不饿的,或者已经吃饱了,你有权力决定自己要不要继续再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