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桐阳妈
01
我们不做完美的父母,但是也请不要以爱孩子的名义,不断伤害孩子。夫妻之间的事情是大人的事情,请不要以孩子作为借口,发泄相互的怨恨。
L给我讲了一件事,她说真想争取外甥抚养权,孩子太可怜了。姐姐和姐夫离婚了,相互怨恨特别多,但是口口声声说为了孩子。
这几天,他们又为这事争吵,姐姐说姐夫对孩子不好,从来不关心孩子,就是忙着找新老婆。姐夫说,你作为妈妈天天情绪爆发,除了给孩子传递负能量,你还会什么。俩人互怼,甚至撕扯起来。
7岁的孩子说:你们都是为了我好,我死了你们就不闹了,随后,孩子就向地上撞头,头上被撞了一个大口子,急忙送医院,幸亏没大事。结果看孩子没事,俩人又相互埋怨上了。
这让我想起一位朋友,她是一家私立幼儿园的园长。在园内有一对夫妻闹离婚,一天放学,妈妈从幼儿园把孩子接走,一会爸爸来接孩子。老师说,孩子被妈妈接走了。
结果,爸爸说托费是我交的,你们凭什么让别人接走。老师说刚送幼儿园的时候,妈妈也接孩子。这位爸爸就说半年来,都是我来接送孩子,她妈妈接孩子没给我打电话,孩子在你们幼儿园丢的,如果找不回来,我和你们没完。
她作为园长第一次碰到这事,吓坏了。给孩子妈妈打电话,根本打不通,最后报警。
幸亏孩子带的定位手表,妈妈带孩子不断转移地方,警察发动了多方支援,在北京郊区一家旅馆才找到孩子。
爸爸见到孩子,拉着孩子就走,妈妈在那儿又是哭,又是骂。
她说那一刻觉得孩子还不如一个宠物,宠物还会被善待。她想到孩子在幼儿园的场景,每天怯生生的,很少说话,有时会躲到桌子底下,别的孩子唱歌跳舞,他呆呆站在那里,没有孩子应有的活力。
这件事对她心理的打击太大,最后选择辞职了。
在中国有太多这样的事情,口口声声说爱孩子,但是很少善待孩子的生命,而是把孩子当工具一样,相互不停发泄情绪,给孩子传递我不值得被温柔对待,我不够好,我不值得被爱。
小小的孩子,不能活成孩子的样子,而是承担父母的情绪,情绪不会消失,会压入内心,心里承担了太多的情绪,孩子怎能快乐,怎能幸福健康成长?
出现问题的家庭,孩子又是父母唯一的希望,父母把没实现的愿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反过来又会责怪孩子,我都是为了你,才这样,又增加孩子的愧疚感,羞耻感。
孩子承担父母的情绪,同时又承担父母的希望,双重压力,最后让孩子形成无能感,无能感又让孩子坚信自己做的不够好,不值得被爱。
有这样的信念,就会特别敏感,遇到一件小事,就会觉得是不是哪里做错了。
长大后,婚姻模式,时常会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值得被爱,不值得被温柔对待。但是内心又渴望被爱,被温柔对待,这就会形成严重的内在冲突,不断内耗自己的生命。
即便别人真心对她好,内在也不确定,通过各种事情闹腾,反复试探确认,你是爱我的。而这样给对方传递的是情绪变化无常,对方也不知道你想要什么,所以关系越弄越糟糕。
02
不管夫妻之间有多少矛盾,请不要在孩子面前否认另一半,否认另一半,就是否认孩子一半,让孩子内在分裂。因为孩子的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这是铁的事实,相互否认,相互怨恨,那就是否认孩子的全部。
孩子意识上认为是父母之间的事情,但是基因就是基因,孩子会无意识接收,否认自己。
孩子由父母的细胞而结合,潜意识孩子希望父母好好过下去,不希望自己失去父母,孩子无意识的就会承担父母的责任,挽救父母。
一位男士分享过小时候父母吵架的情景,每当父母吵架,他和弟弟不知道干什么,他抱爸爸,弟弟拉妈妈,但是父母依然不能停止争吵。
有一次,在父母吵架的时候,他不小心把弟弟碰到墙上了,弟弟大哭,责怪哥哥用力太狠,他和弟弟吵起来了,没想到爸妈停止吵架了。事后,他发现和弟弟吵架,父母就能停止争吵。
每当爸妈吵架,他和弟弟总会找一些事情吵架,父母就会停下来关注他们,才会停止争吵。
他说小时候,没有心思学习,全是想着爸爸和妈妈别吵架,每天回家小心翼翼,没有别的孩子童年快乐。现在结婚了,夫妻也总是矛盾不断,而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处理。
03
一个孩子过多承担父母的责任,就会失去自己,没有归属感,对生活迷茫,甚至不知道自己的价值感在那里,很难发展出独立的自我。所以遇到问题,除了情绪发泄或者压抑憋屈,很难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
按照马斯洛的心理需求,当人吃饱穿暖之后,需要的是爱和归属感。
孩子来自于父母的结合,那么潜意识渴望和父母连接,怎么连接的?
就是和父母做相同的事情,学着父母的样子。
父母心情低落,孩子也跟着低落;父母爱发脾气,孩子也发脾气;父母找不到生活目标,孩子也没目标;父母不会处理问题,孩子也不会处理问题;这一切都在表明我们是一起的,我们是相同的。
心理学上研究表明:男孩认同爸爸,女孩认同妈妈。
当妈妈不断责怪爸爸没有责任心,没有担当,男孩表面上认同妈妈说的对,但是孩子对爸爸接受的全是负面信息,那么孩子唯一和爸爸连接就是这些负面特质。逐渐的就会变成爸爸的样子,没有担当,然后再找一个和妈妈一样的女朋友,被数落,这也是和妈妈连接的方式。
当爸爸不断挑剔妈妈,认为妈妈什么也做不好,女孩也会认为都是自己的错,自我价值感非常低,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和妈妈连接。将来找个挑剔的男朋友,这样才不背叛爸爸,这就是潜意识的力量。
04
我们为了孩子好,先解决我们内在的问题,想要善待孩子的生命,请先温柔的对待我们自己的生命。
对别人的情绪和怨恨,其实只是在表达一个信息,我的需求没被满足,我需要爱,需要你的照顾,需要你来满足我。
他人满足不了需求,期望破灭之后,让自己陷入失望,从而产生怨恨。
放下怨恨,一切向内看,关注你内心的需求和渴望,自己先满足自己,自己爱自己,这样就不会给对方带来过多的压力,从而激发对方的反抗和愤怒。
同时,你也需要知道,对方和你一样,他也期望你满足他的需求,满足他渴望的爱。如果你没能力满足,请不要掏空自己过度付出,掏空自己的背后是一股怨气,你的怨气,早就抵消了你的付出。
所以,你需要好好照顾自己,补充能量,当自己内在圆满,给对方付出的时候,不再是心不甘情不愿,而是我愿意付出爱,当你一切处于我愿意的时候,这就是爱的流动。
正如杨绛在《一百岁感言》说:“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和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宽恕别人也就是宽恕自己,好好处理自己内在的关系,我们每个人都值得被爱,都值得被温柔对待。世界和我都爱着你。
当孩子看到父母不再是相互怨恨,能够好好的爱自己,照顾自己。孩子也学会了照顾自己,爱自己,这就是生命的传递。
桐阳妈每周分享一篇原创连载:与情绪做朋友,活出生命意义,欢迎关注。文章均为桐阳妈辛苦创作,抄袭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