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从事跨境电商,简言之——国外淘宝。刷单同样普遍,以个人经历判断,99%都在刷,只有多与少的区分。除了自己所在职的公司,我没认识第二家从一开始没刷过一单的。但我一直坚信,行业内存在许许多多不会刷单,且不认可刷单行为的公司。只是在会刷单的公司数量面前,显得凤毛麟角。
为什么这种可以归为消费欺诈的行为如此猖獗?为什么这个行业都是靠歪门邪道成长,还被当作理所应当?为什么社会如此黑暗?自己兢兢业业潜心研究,那么努力,那么辛苦,别人却轻轻松松不求专业,产品单靠刷单推,结果人家还比我销量好。数次思考过,坚持不刷单到底是一股清流,还是一个傻逼?答案往往倾向于后者。三年前我是这么认为的。
上周,看到某电商培训机构在讲课过程中还是说:目前阶段来看刷单是必不可少的!一定要刷!同时,如今的刷单公司也比三年前更加专业,更加安全。加之问过周边的朋友之后,刷单的现象没有改变。不!其实也变的了,变得更加专业化。还有专门讲解如何刷单的培训课程了。可现在我没有任何抱怨和不平衡的心态。过了三年,我的认知也变了。
犹如产品界的二八法则,80%的产品创造20%的业绩,20%的产品创造80%的业绩。卖家里也有类似的分布吧,80%的中小卖家占20%的市场份额,20%的优秀和大卖家占80%的市场份额。中小卖家在资金、人才、技术,乃至专业性上都远远不如大卖家和优秀卖家。那么,采用一些受罚成本低,又能快速提升销量的方法有什么不对?成年人的世界么,看利弊。从投入回报比,风险控制角度来看,刷单是个权衡后不错的选择。做销售没有点狼性怎么行?又何况大家都在刷,刷单是电商界的游戏规则。别人都在刷,我要是不刷,岂不是还没开始就已经输了?我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我就问你:新店,新品,不刷怎么活?你答不上来就不要BB。你压根不懂中小卖家的苦,泪目!
被生活所迫刷了点单,并不代表是坏人,商业上的一种手段而已。你不刷单,你牛逼,你不刷单往起做,到时不要用你电动车刮我的梅赛德斯就好。而且我们也知道刷单只是暂时的,等赚够了资本,聚集够了人才,积累够了经验,能站着把钱赚了,谁还刷单谁小狗。
所以,我们了解到的大多数都在刷单。这只是一种价值取向的选择,无可厚非。但这种选择是不是也有一些弊端?
刷单是一种选择,一种把资源用错地方的选择。时间成本最要命的地方是选了A就无法选B,把时间花在研究刷单上必定减少时间研究在产品开发,销售技巧和营销方案上。刷单做的好是一招一式,如果小打小闹,赚个快钱,刷刷无妨。但因此舍本逐末,因小失大,恐怕从此与成为那20%的优秀卖家背道而驰了。优秀的公司,优秀的品牌,比起刷单技巧,看重的是更加本质的东西,产品,用户,战略,供应链等等。跟《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名句恰恰相反“幸福的家庭有同样的幸福,而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商业世界里,失败的公司大致相同,成功的公司各有各的成功。每个公司最重要的是它的核心竞争力,优秀的公司会花时间打造自己的竞争力。现编一个段子:一个高峰论坛上,各大佬起身介绍自己公司,A总说:我是技术驱动型公司,B总说:我是设计驱动型公司,C总说:我是刷单驱动型公司,汪汪汪。
刷单是一种选择,一种容易造成假象的选择。无知最要命的地方是以为自己知道。通过刷单获得的成功越多越以为电商是件容易的事,脱离现实越来越远。电商就真没一点技术含量吗?不研究市场,不了解目标客户群,不分析竞争对手,搞个同质化产品,只要花钱刷单就可以做起来了?如果几个产品真因为刷单做起来了,才真令人担忧。当泡沫破灭,现实逐渐浮现时,祝愿刷单的卖家们没压太多钱。人们都是趋易避难的,刷单无疑是容易那条路,但正确的路一般都是困难的路。
所以,虽然少数,但依然存在一批卖家,潜心研究产品,与客户交朋友,看重质量和体验,正努力试图给这个世界带来好的产品,好的服务,而且他们从不刷单。因为他们选择把时间和心思用在更本质的事情上。选择去刷单是一种价值观的取向,但请不要说所有人都刷单,很明显,那是一个错误的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