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莲堂日话】160224
每日一话,是为日话
读书是件赏心悦目的事,尤其遇到心爱的,定会看不够爱不够买回家来慢慢欣赏,但爱书的人喜新不厌旧,甚至越老的越有味儿的越喜欢,生怕被别人抢去,或是不管别人有没有我必须要有一本的心理作祟,所以久而久之,书籍堆积如山,而阅读的速度却已远远跟不上买书的速度,正所谓“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我也是这个大部队的一员,也常常在想为什么我们总喜欢把喜爱的东西囤积起来占为己有却不愿意细细地去品味它了解它,让它更惹人喜爱呢?现在看来,是我们的生活太被割裂了,你无法保证这样那样重要于看书的人和事会在一天中的什么时候出现,所以看书成了见缝插针的难得,疲于应付纷杂的世事成了主要精力付出,那也就必然导致没有时间和精力读书的情况。还有一个原因便是懒,当一本本喜爱的图书尽收囊中之时,心里想的是这些终于成了我的,不害怕读不上了,迟早都会看了的,可结果往往是很多书从此束之高阁,只成了附庸风雅装点门面满足欲望的道具,这个时候,书的重要价值已经不复存在了。所以我想起一句至理名言——书非借而不能读也。这句话出自《黄生借书说》,很多励志故事里都有像黄生这样的一位苦命人却是励志哥,特定的客观条件导致了他看书只能靠借,可就是这借的力量,让他没有坐吃山空、自我陶醉,而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快速学习相关的知识。我也同时想起自己的借书生涯,大学的图书馆是个神圣的地方,虽然有大小之分,但它们所承载的意义是大同小异的,只不过是规模决定了数量,而上级们的⋯⋯
以上一段是我在凌晨两点极端困倦的情况下胡诌出来的,写到最后几个字眼睛已经睁不开,脑子也停止了运转,不知道想写什么想表达什么,并且在睡醒以后也想不起来要写什么,索性就继续胡诌吧。
我的大学图书馆可能属于让人非常失望的那种,很旧很小,书也似乎没有多少,加之是个专业性较强的院校,可想而知图书的侧重点,对于我这种混入理科生队伍的文科生来说,有些失望和迷茫,以至于很有一段时间都不敢踏进图书馆,也只是偶尔路过漫无目的的在杂志借阅室里浏览天南海北的最新消息,那时有两本书是我经常看的,一是《艺术与设计》,一是《咬文嚼字》。看前者是因为几乎每天都要在学生会出海报,不及时掌握专业和流行一点的设计知识,完全不能胜任宣传部的工作,也画不出来吸引眼球独具特色的海报,这一点出自功用,但也养成了我对这方面的敏感度,虽是个彻头彻脑的半吊子,但往高级方向靠拢的心还是要鼓励的。对于后者完全出于对文字的喜爱,读书人的基础便是文字,舞文弄墨咬文嚼字是本分,这本小小的杂志看起来和现如今的语言环境格格不入,甚至被很多人看做脑子抽筋,然而正是它默默地执着坚持,才让已经快要丢失的传统和文化不时闪耀几分光辉,对于那些删繁就简、因势利导、不明就里的文字疾病,它坚持钻牛角尖,即便有些已经在以讹传讹中约定成俗,但它还是有责任有担当的站出来以正视听。多年过去,我已经不再看这两本杂志了,一是没机会,二是没时间,三是没有那种求贤若渴的欲望,看来,阅读虽然是一辈子的事,但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陪伴,不要惋惜也不必惊慌,适合你的其实很多。
说回图书馆,后来我才渐渐地走进学校的图书馆,也才发现它里面还是有很多可读可看的书,后悔自己没有早一点涉猎,而后来反思也正是对专业的模糊和对目标的不清晰,导致在那个宝贵的时光里虽然也在图书馆看了不少书,但却没有留下太多的痕迹,或许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但终究觉得虚度的太多。不过在图书馆看书倒是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在有限的时间里读完手中的书,我想这就是借书的局限和快乐,因为书不是你的,你不能随心所欲任意支配阅读时间和期限,这就促使你要有计划地去读,做到“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在一次次的借阅中,我逐渐练就了速读的本领,当然这种本领没有什么好炫耀的,读得快不代表读得好读通了,只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训练,没有高低之分。后来也从别人手里借阅过书,读得更快,一是有一种借钱的感觉,不及时归还就寝食难安,另外就是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和别人就这本书展开讨论,你若拖拖拉拉十天半个月都读不完,谁还有心思和你追忆往事。但我还是属于敝帚自珍的类型,不喜借别人的书,喜欢了看见了想读了自己买,也不大愿意把书借给别人,借了又不好意思要,长时间回不来我就索性再买一本一模一样的,到头来,还是变成买的多,看得少。这几年,阅读发生了一点小革命,一是失败的革命,虽然提倡全民阅读,可真正读书的人却是越来越少。一是成功的革命,以kindle为代表的电子书改变了一些人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理念。没有必要再花大价钱买一摞一摞的纸质书,看起来费劲,还要占据有限的空间,这种动辄能容纳上千本书的电子阅读终端虏获了一大批人的心,我作为其中一员倍感荣幸,但绝对不是说就此头衔,纸质书永远不会消亡,电子书只会不断进步。kindle是有它的特定阅读群体和阅读空间的,而这些群体也不是一成不变终生相伴的,他们在家里舒适的沙发里在正襟危坐的书桌前或许就永远是纸质书的拥趸,而在地铁、公交、飞机、火车上,在无聊的等待中,kindle就成了他们的最佳选择,方便携带,容量可观,随意切换书籍,阅读速度加快,这些都恰恰契合了在这个时代“快”的要求,而kindle的优势还在于它只提供给你看书的功能,除了看书,别的没有,所以那些标榜用手机看书的人还是别装了,谁知道你看的是书还是朋友圈。这两天,kindle又推出了一个“kindle unlimited”的项目,俗称包月读书,每月12块钱,四万余种书籍,随意借阅,看完再还再借,这一创新让稍显僵化的亚马逊网上书城又多了一个和读者沟通的渠道,也大大刺激了电子书资源的挖掘更新,这对于手头并不宽裕的书虫来说不啻为好消息。所以,无论用什么看书,都要实现纯粹的阅读,我一直觉得阅读不是消遣,它就是很重要的人生组成,这样说可能有点任性自大,但我必须得这么说。阅读改变了我,经年累月,每天都在变。
今天就说到这里,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