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zookeeper环境
- 上传zookeeper包到opt/app
cp /opt/sofewares/zookeeper-3.4.5.tar.gz -R /opt/app/
chmod u+x zookeeper-3.4.5.tar.gz
tar -zxvf zookeeper-3.4.5.tar.gz -C ./
修改配置文件(131)
-
修改配置文件名称
- 创建目录及修改配置文件
mkdir -p /opt/app/zookeeper-3.4.5/data/zkData
dataDir=/opt/app/zookeeper-3.4.5/data/zkData
-
添加集成配置
创建zookeeper集群代号文件(myid)
touch /opt/app/zookeeper-3.4.5/data/zkData/myid
- 参数详解
initLimit:这个配置项是用来配置 Zookeeper 接受客户端(这里所说的客户端不是用户连接 Zookeeper 服务器的客户端,而是 Zookeeper 服务器集群中连接到 Leader 的 Follower 服务器)初始化连接时最长能忍受多少个心跳时间间隔数。当已经超过 10 个心跳的时间(也就是 tickTime)长度后 Zookeeper 服务器还没有收到客户端的返回信息,那么表明这个客户端连接失败。总的时间长度就是 5*2000=10 秒。
syncLimit:这个配置项标识 Leader 与 Follower 之间发送消息,请求和应答时间长度,最长不能超过多少个 tickTime 的时间长度,总的时间长度就是 2*2000=4 秒。
server.A=B:C:D :其中 A 是一个数字,表示这个是第几号服务器;B 是这个服务器的 ip 地址;C 表示的是这个服务器与集群中的 Leader 服务器交换信息的端口;D 表示的是万一集群中的 Leader 服务器挂了,需要一个端口来重新进行选举,选出一个新的 Leader,而这个端口就是用来执行选举时服务器相互通信的端口。如果是伪集群的配置方式,由于 B 都是一样,所以不同的 Zookeeper 实例通信端口号不能一样,所以要给它们分配不同的端口号。
集群模式下配置一个文件 myid,这个文件在 dataDir 目录下,这个文件里面就有一个数据就是 A 的值,Zookeeper 启动时读取此文件,拿到里面的数据与 zoo.cfg 里面的配置信息比较从而判断到底是那个 server。
分发zookeeper到各个集群节点(132,133)
- 安全文件复制命令
scp -r zookeeper-3.4.5 root@hadoop-senior02.beifeng.com:/opt/app
scp -r zookeeper-3.4.5 root@hadoop-senior03.beifeng.com:/opt/app
- 修改集群序号
vi /opt/app/zookeeper-3.4.5/data/zkData/myid
把132,133中myid中的内容修改为2和3.
启动zookeeper(131,132,133)
- bin/zkServer.sh start
- bin/zkServer.sh status
查看节点状态结果
命令:bin/zkServer.sh stat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