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陈静,我有5年的家庭教育经验,看到太多父母不会教孩子的例子了。其实只要能读懂孩子,家长再学点小技巧,孩子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现如今是什么情况呢,家长不好好反省自己所作所为,就一个尽的说孩子不乖不懂事。这种现象真的让我很难受,所以我想尽我的一点能力,跟「品牌妈妈」合作,整理100篇希望能对父母育儿有所启发的文章,重塑父母育儿大道。
《家有磨唧宝宝不用急》
每个孩子都有专属于自己的成长节拍,作为父母,我们需要耐心一点,再耐心一点。
家有“磨唧宝宝”
皮皮是个慢性子的小男孩,做什么事情都不慌不忙,形态自若。
每天早上,起床、洗漱、吃早餐,这三件事也要花上差不多一个小时的时间。尽管妈妈紧赶慢赶的送皮皮上学,但是每周至少也要迟到一次......
在学校,排队出操,皮皮总是慢悠悠地,歌开始了他都还没站到位;
班里集体扫除,别人都完成任务了,他一块黑板还没擦完,甚至还拿粉笔画了起来;
课堂小测验,同学们都在快速答题,他慢悠悠地削铅笔、准备草稿、找橡皮擦,经常会写不完卷子,成绩自然也......
每天晚上,写作业那就不得了了。
上一年级的皮皮,作业并不多,六点吃完饭,六点半开始写作业,却也总是写到八九点,甚至写到了十一点。
皮皮妈妈对于儿子这种磨磨唧唧的习惯十分苦恼,耐心劝过,脾气也发过,却怎么都不奏效。
真愁人呀,家有个“磨唧宝宝”,该怎么办啊?
或许,像皮皮妈妈一样,很多父母都会发现自己的宝宝是个慢性子,或者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格外拖拉,磨磨唧唧。
这种问题该怎么解决呢?子瑾导师来支招
其实“慢”也分不同原因,还是应该抓住根源,对症下药......
性格方面
有些孩子天生性子慢,很难改变。他们做事情慢并非故意拖延、磨唧,只是习惯一步一步,尽善尽美,慢条斯理。这样的孩子通常性格沉稳,做事细心,性情温和,沉得住气。父母应该顺应孩子的天性,少点指责,多些陪伴,不要给孩子布置过多的任务,让孩子做好一两件事就差不多了。
现如今,大家常常感叹“匠人精神”的缺失。如果你的宝宝能专注的做一件事的时候,沉得下心,耐得住枯寂,那么,或许他就是难得的匠人种子,也许可以专注于某个领域,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专家。
缺乏专注力方面
有些孩子做事情磨唧是因为没有办法专注于眼前的事务,容易被别的方面吸引,一心两用。缺乏专注力的孩子通常还会有有这样的表现,比如:转眼就忘事、丢三落四、爱走神发呆等。
怎么培养孩子专注力呢,子瑾导师提出的这几个方法很有效:
1、尽可能的为孩子提供一个舒适、井然有序的环境,例如写作业时,桌上或者附近不要放无关的书籍、玩具;卷笔刀用好了就收起来。
2、发掘孩子的潜在兴趣。有些时候,父母会发现孩子在唱歌,看电视时往往会全神贯注,而做起所谓的“正事”,比如看书、学习、写作业,却常常走神。
说实话,如果父母能帮助孩子在相对无聊的事情上找到兴趣点,那么孩子会更加专注。例如,帮助孩子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孩子体会到成就感(比如1+1=2 可以左手拿一个苹果,右手拿一个苹果问孩子一共有几个苹果,还可以延伸一下);给孩子设立小目标,建立正确的奖惩制度等。
3、引导孩子一次只做一件事情
父母教育方式的不当,错误的言行总是在无形之中默默的影响着孩子,有时候恰恰就是父母的行为方式使得孩子变得越来越磨唧。
(1)父母越催,孩子越慢
孩子做某件事的时候,父母在旁边经常催促,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事实上,父母的高度介入,会让孩子的自我功能被削弱。原本孩子只是做自己的事情,由于父母的高度介入,孩子的重点就不是在做好事情上面了,而是变成了找寻自我的内在斗争:是任由父母控制?还是为自我权利做斗争?
如果“快”是你的,那“慢”就是我的,磨蹭的孩子,通过时间上的延长,来拓展和确认自我范围,于是,孩子就变得越来越慢,因为他会觉得,“慢”才是他自己,快的都是父母。
(2)父母拖延,孩子效仿
父母们自己做事的时候,也有拖延、磨蹭的习惯,一会儿看电视,一会儿看手机,一会儿分下心,无形当中就会影响孩子。有些父母还会在孩子看书、画画、学习的时候进行影响孩子活动,这也会让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
其实,想让孩子安心学习,注意力集中、使学习更有效率,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父母自己也在学习。学习的内容可以不一样,但学习的过程都是一样的,一起看书,一起写作业,一起动脑筋,思考,要重温,要记忆,甚至要相互帮助。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作为爸爸妈妈,我们需要耐心,再耐心一点,尊重孩子的成长节奏,试着理解孩子,试着多陪伴孩子,试着不再对孩子说“快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