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时代发展很快是大概09年到来美国之前。09年时,买的LG的冰淇淋翻盖手机,粉色的少女气息,后来换到方块的摩托罗拉,因为里面有微博的APP, 得到了很多同学的喜爱,再到后来索尼爱立信,然后索尼,然后苹果一家独大。网络社交软件,也从短信,飞信,微博,进化到微信。一开始上学时坐公交车带一个小小的MP3, 从180的南站坐到南站,正好一轮歌全听完,周董,SHE,Twins的专辑陪伴了我两年以后,就开始用手机下载歌曲了。
刚开始工作那会儿,特别开心,终于不再受导师的责备,而且财务自由了,可以拿自己赚来的钱去买喜欢的衣服,吃各种小吃。公司给安排了员工宿舍,由于应届生的宿舍标准比较差,偏远的浦东农村,周围连福建沙县,兰州拉面都算是高端餐饮了,周末会拉着小伙伴坐公交车去高行商圈去吃呷哺呷哺,楼下的麻辣烫,喝鼎茶,然后逛欧美药妆,看看电影,好像集体生活还是挺逍遥自在。但不太喜欢宿舍,有个姐妹虽然貌美如花,但常年霸占卫生间,知道她活的精致,涂抹精华液都要抹两遍,每次为了赶班车,我都是洗脸刷牙一起,然后直接冲出去。可能水土不服或者晚上睡眠不好,我混油皮又开始抗议,满脸爆痘,我是毁了,对于二十多岁的女生来说,脸跟命一样重要啊。而后来多亏了芳芳每天晚上的银耳汤,总算救回来一张脸。然后我就开始考虑独立自主问题了,集体生活是学生时代的,我为什么还要这样呢?加上上学期间对徐汇还是很熟悉,就搬回了浦西。当时记得和芳芳刚搬到出租房,打开电视的一瞬间,我才真正有自己终于长大成人的感觉。
12年的时候,最流行的是大叔控,作为一个电视剧儿童,从浮沉看到了心术,那时候波叔简直是宜室宜家啊,风流倜傥,也没想着倒在了2018。印象很深刻的是电视剧里面拍到过六百那边的天桥,美轮美奂的灯光下,映衬着张嘉译一张意气风发的大帅脸。可能那一年能够顺利毕业然后找到工作,落户也很是不容易,难得一年到头来过了一个非常舒适的春节假期。后来我在youtubel里面看欢乐颂,看到春节她们各自回家的样子时就很有感触,春节是象征着快乐美好,以及和家人的团聚,给人感觉总是非常温暖。我最喜欢上海的是它是每个东西方节日都非常有气氛的城市。第一年万圣节的时候,我和几个朋友去五角场一个过去的老屠宰场改造的夜店去凑热闹,里面的年轻人都打扮的牛头马面各种诡异,还有小巫婆和骷髅头,门口还有从法拉利下来的狼人和吸血鬼。感恩节时灯火通明的陆家嘴附近推出的感恩节促销,而后圣诞节时,还见到过新天地的亲吻圣诞树,后面排了一长列等待亲吻的情侣。元旦和春节就更不用说了。后来我真的到了美国,才发现他们这种节日更喜欢待着家里陪家人。对于喜欢闹市的我,着实空虚了一年又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