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一千一百多年前,中晚唐文人杜牧在他的名篇《阿房宫赋 》发出震彻古今的感叹——六国之败亡,非秦之过,实为自取灭亡!
最近热播的《大秦帝国之崛起》,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仅是秦川甲兵骁勇尚武的战斗意志和将相谋士众志成城的职业精神,还有六国君臣举棋不定的外交方略和混乱不堪内政治理。在我看来,如昏庸老迈的老楚王熊槐、自命不凡的齐闵王田地、信间易将的赵孝成王赵丹等一国之主,在家国危难之时方寸无着,在千钧一发之时进退维谷,亲信佞臣小人,疏远贤臣名士,终致覆巢破卵之祸。倘使屈原见用、薛公辅佐,虎狼之秦怎能举手而夺荆楚齐地;若定廉颇固守、合纵诸国,三晋之地焉能为强秦唾手而得?所谓谋定而后动,当是时,忠谏之路已塞,奸邪之门洞开,上演一幕幕亲者痛仇者快的悲惨故事,为天下笑,也是必然了。
心中有梦而努力或可创奇迹
宏观秦之崛起,从先祖秦非子为周天子之牧马小吏,历代秦之先王接续奋斗,一城一城的打、一地一地的争,关键时刻把握部族命运,牢牢抓住机遇(如秦襄公助周平王东迁,天子将岐山以西的土地赐予秦国,从此秦国拥有发展壮大之根基),为后世子孙之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看过《大秦帝国》三部电视剧的朋友会发现,历代秦王心心念念的便是“秦国大出”之宏愿,他们脚踏实地、步步为营,付诸军事和外交行动。《过秦论》有一言:“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始皇能攻灭六国一统天下,很大程度归功先祖之抛头颅洒热血为其开创的大秦基业。更加难能可贵的是,相比内政外交昏招频出的东方六国,历时数百年传承十余代大秦君臣,始终笃定富国强兵之大战略,在攻伐之战愈演愈烈、杀人盈城盈野的战国大背景下,巧妙调整作战策略,因时而动、果断攻杀,不断拓展王国边疆。数百年之发展,秦国从一个为东方各国所鄙夷的西部边陲小邦,逐渐成长为傲视天下并吞四海的西方霸主,铭记于心的“强秦”梦想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指引作用,不得不说,这是一个伟大奇迹。
最后,想对两千多年前战国末期的六国君臣说一句:“比起神一般的队友,大秦更爱猪一般瞎折腾的对手”。齐之孟尝、 赵之平原、楚之春申、魏之信陵,此皆忠信明智之名士;廉颇、赵奢、乐毅、翟景,此为百战功成之将才,诸王若能合理善用、内修王道、外定国本,岂会吞下为秦步步蚕食之恶果?不能不说,六国亡,咎由自取,哀其不幸,怒其乱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