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来评论眼见到的各种事情,它能让你保持睿智、优雅、仁爱、正确、宽容、占理和高明的自我感觉,保持一种游刃有余的主动性。这是孔子在《论语》中留给华人后代的万能应世金句。
但,它不能解决什么问题。
中美贸易战是一场高层级的大博弈,我方正告美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没有换来休战,我们只有以战对战;
阿里-淘宝是中国最最大独角兽,而且它已经长成了哥斯拉,它成长的同时摧毁若干行业,所以也是一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问题的聚焦者,支持它的和反对它的两方以同一金句表达各自的观点——但它没有产生什么说服力,因为双方作为出发点的原则要么是同一原则,要么是都没有原则。
今年最聚集舆情的事件可以说不是疫情复发,不是恒大暴雷,更不是物价猛涨,而是福建莆田“欧金中灭门案”。一个老农民因为周围邻里阻挠其建新房,一家人蜗居窝棚五年多,上告反映求助无门,遂上演“善良人的爆发”,持刀手刃对头一家五口,引发道德、正义和人性的反思,甚至发出“合理复仇”的声音。一片喧嚷中,也回荡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告,同时是正方与反方亮出的立场——但正方未因此“正”,反方未因此“反”,彼此不能驳倒对方,也达不成共识。
这样的情况很多,而且结果总是一样。确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拿来谈政治,谈经贸,谈原则和立场都蛮好用,也可以用来谈房价,谈工作,谈感情,还可以用来谈马云,谈贾跃亭, 谈张大千,谈赵薇 ,谈公交车投水案,以及谈欧金中灭门案,等等——但都只能止于说,不能解决分歧。
为什么彼此遵循同一原则,共用一个思想观点议事,却彼此对立不调和呢?
第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没有客观标准,或者就是以我为主的单方标准,多数人却把它当公理来用,这就谬了。讲《论语》的先生讲习这句至理名言时,历来先讲颜渊问仁,然后才讲仲弓问仁,何也?因为这席论断的中心思想是“仁”的问题,而不是欲的问题。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克己复礼是孔子毕生的理想,是他奋力践行的目标,这是核心所在。然后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这两位仁兄“问仁”内涵不一样,颜渊问老师“什么是仁”,仲弓问老师“怎么才能做到仁”。孔子教导仲弓一要守礼,二要爱民,自己不愿做的事情不要强加于人。所以“己……人”是履行仁的方式,不是标准或要求。那有没有原则要求呢?有呀,还是在孔子教颜渊那段话中:“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就是一切按“礼”的要求来做。
回到现实看运用实例。美国制裁华为、中兴通讯贸易战,我方的“欲”是学习引进美方先进技术,要引进其设备和芯片,提升创新能力,占有和扩大国际市场。美方的“欲”是阻止对方利用甚至“侵犯”我的技术,蚕食我的市场,瓜分我的利益,在全球范围遏制中国。这两个己“所欲”针锋相对,我所欲就是你所不欲,如果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做谁是谁非的标准,谁该退出竞争呢?谁又不该处罚对方呢?这时就出现了悖论或谬论——我是对的,你也是对的,或反之,你是错的,我也是错的???
第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是一种道德要求,且还不是道德规范,不是可为或不可为的做事原则,如果把它当做行为原则,可能是削足适履,无法做事,“欧金中灭门案”就是典型。欧金中有政府部门审批的合法建房手续,他400平方米的旧房拆建150㎡的新房按理碍不着谁,但周围邻居不干,几家邻里不约而同达成默契的原则,他们共同的“所欲”,就是欧金中的所“不欲”,这些人不仅不讲道德,而且以恶劣的行径践踏道德,实实在在地以己所不欲强加于人。可是我们已经说了,“己……人”仅仅只是一个道德要求和倡议,它不具有约束性,这件事上恰恰是几家邻里的“所欲”,拒绝了具有法律效力的政府批文,而政府方面放弃法规权威,让位于乡规民约,以“邻居联签同意”为执行条件,使得刁难持续五、六年,最后化为血光之灾,证明道德是很虚弱的。
以教化凌驾法规,拿道德衡量行为,是我们文化的偏好,是走向法制的阻碍,这不是孔子的错,是后代不务实的奇思,设想人人有很高的道德修养以成全“大同社会”只能是一种幻想。
那么有没有发现我们惯常宣扬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遗留了一个大问号——“己所欲”是不是就可以施于人?那岂不更荒诞不经!
作为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能留下一个不确切的、不周全的、因完全主观自我而包容双标争议的命题作难我们吗?没有,没有的。孔子在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同时还讲了相辅相成的“忠恕之道”。《卫灵公第十五》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注意)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先给答案戴了个帽子,那就是(其恕乎),这一说叫“忠恕之道”,也叫作“挈矩之道”,是讲己所不欲的相对方面,就是“己所欲”又该如何做?《论语·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己。”要求自律自省,换位思考,共同分享,爱己及人,以实现仁义为目的。这就非常积极了,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宽恕、爱、仁义三种理想境界。
由此我之见,当今宣扬光大孔子仁爱思想,不宜只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还要讲“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才是一个完整的思想观点,如果惯常随意地割裂开来只讲前句,不提后句,经不起推敲,会传达歧义,争持不休,不能不说是古为今用的断章取义。
【附:欧金中事件的读者跟帖】
枉法裁判猛于虎10-22
金中驾鹤西去了,一去不回影杳杳。闽海怒潮空拍岸,九州风评犹扰扰。武夷峰峦默默首,汀江流水咽咽绕。秋风秋雨暗黄昏,凄寥汉宫与华表。[合十][合十][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