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静默没什么不好
这本书给我的震撼是非常之大的,在书城借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只是因为主编的课程需要,事先也并不了解任何有关于这本书的讯息。
这本书让我从一种对写作的固有思维中挣脱出来,以至于我一遍又一遍的读,直到夜晚临睡前也舍不得合上书。这种超脱的让人安静下来的书,我想我被深深的迷住了。
作者纳塔莉·戈德堡是一个追崇禅学的人,她创造性的将禅学与书写结合,开辟了僻静写作营,将静坐、止语、慢走、书写融入到写作营课程之中,她在书中用随笔的方式记录了学员在写作营的点滴,让我们感受到一种禅学的生活方式,一种更接近自己的生活方式,也让我们很自然的感受到活在当下的意味。尤其她说到,放下哪怕是甜美的回忆,要不然就要与当下错过了。
纳塔莉就只是静静的将自己所经历的事情记录下来给我们看,我们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真实,好像我们也身处其中,我们也跟她以及学员一起上课一样。书中的观点,让我觉得很有哲理,同时又会让人产生自己的感悟。
在书中的“第一部分 写作前的准备”中有提到“为什么要选择僻静写作”,她说到,这个世界,大家都在忙着讲话,不断的讲话,但是要知道在书写背后,在文字背后,没有任何话语,静默是一种状态,长期练习并得其精髓,你将拥有这个世界非常需要的特质:内在的宁静。
三言两语就将一种当下人的焦急状态写出来并给出了解决之道以及最后实施的效果,可见其写作的厚实功底。当然她的思想更吸引我的注意。
她在写作营中设置了一个止语的课程,我觉得非常有意思。止语,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说话,就默默的做事。或者有时候还会这样设置,大家在七嘴八舌滔滔不绝的讲话,突然铃声一响,讲话戛然而止,中断了,如果你在现场,一定会发现大家滑稽的惊讶表情。接着静默之后,大家深呼吸,停顿之后,再讲话,那时候,大家说话安稳多了。她就这样通过强制练习,让大家感受到静默的力量。
静默,在我还没有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的理解就是沉默,而这个词在很长一段时间用一种很不好的方式影响我,以至于让我产生极度的自卑感。因为我本来就是一个不爱说话的人,所以在职场处于劣势地位,我也一直将这种静默视为不好的习惯,并尝试各种改变。
但我发现,无论我如何改变,也无法改变我是一个不爱讲话的人的事实,喜欢独处的癖好。无论你现在看见我多么健谈,但是我本质上还是喜欢一个人默默的不说话。后来我干脆就接受了,我发现也挺好,因为我不会因为没有人与我交谈就感到寂寞无聊,更不会产生绝望之类的情感。对我来说一个人在位置上默默的工作挺好,我很享受。
在不用需要我讲话交流的时候,觉得特别放松,每一天我都与自己对话,任由思绪穿过心中,每一天跟随着大脑去做自己喜欢跟感兴趣的事情,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有自己业余的时间,这是我所在公司的一个最大优点,它允许你拥有你的个性,允许你拥有自己的时间。忙的时候全力以赴,闲的时候可以做自己的事情。
这一年的十一国庆节,我没能买到回家的票,其实可以买到,就是太贵了,我没买,我就留在工作的城市(深圳)过节了,放假八天,想想该怎么消遣,赶巧,我发了朋友圈,结果有两个同事也没回家,于是相约一起去爬深圳第一峰——梧桐山。
梧桐山确实高,我记得去年年初去北京爬了长城,我觉得梧桐山虽然没有长城那么有名,但是梧桐山确实陡峭,山路十八弯,比长城难爬太多了。我当时连个登山拐杖都没有,只能依靠那里的一草一木了。
一路上我们也不怎么讲话,只有偶尔我的同事涛哥会为我们导航介绍,毕竟他去过梧桐山,比我跟另一个同事熟。其他时间我都保持沉默,最自然的状态,我还有个习惯,抚摸我路过的树木,甚至是那些石头台阶,我觉得心里特别踏实,甚至欢喜。我跟那些盘根错杂的树,那些默守千年的石头,那些见证人类历史沧桑的花草树木“打招呼”,它们好像也听得懂,也会回应我,在触摸到它们的枝叶根,我会感受到它们给我的那种很舒心的感应,好像在说:我等你许久了。我跟它们融为一体了。
我从来没有那么宁静,这也许就是大自然的魅力所在吧,任何一个在城市工作的人来到这里,都会感到久违的淡泊,一切似乎都超然物外,我们的灵魂与大自然共舞,净化了。
这也多亏了一起爬山的小伙伴,他们也不会去打破这种宁静,也沉浸在大自然之中,不会再忙着讲话,只是偶尔客户来电,才会说几句话。
我不知道这是静默,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原来这是静默的力量,静默没什么不好。
02注意快乐本身就会引起快乐
这本书在“第一部分 写作前的准备”有提到一个观点“学会领悟真正的快乐”。作者生病的时候领悟到了快乐的真谛,她对她的学生们说:不要放弃现有的一切。你渴望的爱不在其他地方。她还提出“我们要如何学习持续地与自己在一起?”她通过自己生病的感受体验告诉了我们答案,注意快乐本身就会引起快乐!
纳塔莉的思想富有哲理,很多她写的观点,感觉有一种深入你内心的魔力,让我们深深着迷。看到这部分章节,也让我想起了跑步的日子。
那一天晚上6点准时下班,我去宿舍换了运动服,运动鞋就去公园跑步了。可是我觉得心情不好,却也说不出来为啥不好,反正心情就是挺郁闷的了。可是我不想被这个莫名其妙的“心情不好”扰了我跑步的兴致,我突然想到书里经常提到的,不开心的时候尝试微笑,于是我让自己微笑,嘴角跟随大脑的指示微微上扬。接着,神奇的时刻来临,我发现嘴角上扬之后,我的眼睛也不由得笑了,紧接着心里也轻松无比,竟然因此产生愉悦的感觉,再接着,我真的笑了,这一回我是心情大好,好像刚刚的心情不好是好几天前的事情。我被自己的转变震惊到了。
原来情绪确实是可以自己控制的,你选择开心快乐那么大脑就会得到指示并且去执行。所以如果你经常关注快乐,大脑感知到,就会让你真的快乐。
03符合人性的练习才能持久
书中的“定义属于你自己的练习内容”在第一部分中占了非常大的篇幅,这也说明了这部分是一个重点,她提到说,拥抱你的做和不做,这都是你,也都不是你。她列举了许多她的学生的例子,让我们明白练习是可以这样的,允许自己的偷懒,因为这也是练习的一部分。
能够容许自己犯错误,能够容许自己偷懒,能够允许自己脆弱,她是真的懂人性啊,她的思想是如此之深刻,而且运用身边的例子,让我们觉得特别亲切的同时也让我们明白她的思想,这是特别不容易的地方。
对于这种自尊心特别强的人,追求完美主义的人,让他们接受自己的偷懒,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接受自己的不足,其实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他们天生就觉得自己应该强大,否则就该淘汰啊崩溃啊这种。
她在书中提到,练习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给自己弹性空间,并需要耐心去长期坚持,也去包容自己偷懒,不去执行,她还给我们示范她自己的练习内容,她就是很简单的,从开始实行计划的时候就每天一句话记录自己的执行,时间,地点,在做什么。如果今天没执行,她也很诚实的写上,今天没去。这样做可以让我们养成强大的习惯,让身体自然而然的感知到这种练习的力量。
如果你不去包容自己这种偷懒的习惯,那么就很快前功尽弃,就像我跑步的时候,要是有一天没去,我接下来的第二天就会想,反正昨天已经没去跑了,索性就不去了吧,直接放弃跑步了。但如果当时我意识到说,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今天累了,起不来床了,那就不去吧,明天再补上就好,没有这种罪恶感,那么很快,就是接着去跑步了。也许设定的目标通过这样人性化的去实行,会前行更持久。
那么写作呢,写作这样一项长期大工程,写作通过这样的练习,符合人性化的练习之后,“练习就会让每个人拥有自己的想法”。
04纯粹专注不麻木
这本书的第一部分已经吸引了我的关注,并且不断产生感悟,在“书写开始的入口”这章节里面,我看到了我自己的影子。作者将自己迷茫的状态写下来了,她觉得自己思绪混乱,心里乱糟糟的,无法安定下来做任何一件事,更别说静坐、慢走、书写了。也许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吧,总有迷茫的时候。
在2013年的时候,我出乎意外的做出了令人咋舌的决定,提前实习一年,那时候刚刚读完大二,眼看着就要进入大三,但是我内心是如此坚决的告诉我,“去实习!”我一一说服了我的父母,我的辅导员,我的老师,我的闺蜜,我的大学同学。那时候我是在福州的一家传媒公司打暑期工,当然,公司是肯定不收暑假工的,所以我是混进去的。结果我不想出来了,所以有了这一出,实习到底。我的身份一直保密着,没人知道。我的勤奋老板同事看在眼里,他们更不会去追究这些。
这是一个庞大的市场,我做的是业务员,我一下子接触了社会上最复杂的人脉关系,最复杂的办公室人际关系,在短短一年内,我所遇见的人是我在二十岁以前遇到的人的总和一半多。我一下子从懵懂无知到“无所不知”。
在那样复杂的情况下,再没有“单纯”可言,连外表也看不出当年学生模样。这是我没有想到的,我以为赚到钱,学到经验就好。但是我突然有种向往单一的日子的想法,我想就简单的做一件事,不想一件事牵扯另一件事,藕断丝连,像这种虚伪的人际关系,不想再继续伪装。
我在想,为什么一定要伪装,一定要那样假惺惺,做一件事,纯粹而没有任何目的,多美好,为什么做一件事要包含好几重含义?我突然发现自己处于一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而很多人却感到羡慕,因为他们觉得这是权力的表现,他们觉得我有话语权。我却只有厌恶。我只是简单的我,何况我还是从学校偷跑出来的坏学生呢!
提前实习到将近一年的时候,大概最后一个月吧,刚刚好学校来通知了,我有犹豫了一下,因为留下来我肯定可以赚到更多,后来我还是决定回校,我想换一种生活方式。
在学校的日子,我得到一种彻底的解放。我很享受每一件事,我很享受洗衣服,当初是多讨厌;我很享受打扫卫生,当初我多烦这事;我开心就大声的笑,我享受笑就是笑的感觉,没有任何目的,纯粹的笑;我吃饭就很认真的吃饭,享受食堂的饭菜,没有任何挑剔。我就是做什么就做什么,什么也不去想,就只是做着。
我一下子从那种匆忙的复杂的生活回归到极简,那种纯粹简单的生活,我觉得自己年轻了好几岁,所以,我脱掉了社会的那种成熟的服装,再次穿上学校的那种稚嫩的代表青春的衣服,直到现在我还保留着。我希望青春就这样保持着。
现在回想起学校以及那一年提前实习生涯,我觉得这跟生活状态有很大关系,现在人们的生活压力大,节奏快,大多无暇顾及身边的美,身边的小事,他们的脑子都在关注大事,关注热点,大多信息也许是跟自己无关的,他们只是麻木了,他们复杂惯了。
尝试着从复杂的生活中抽离出来,回归简单,你会发现原来熟视无睹的生活有了新奇的味道,生活就是生活,不带任何杂质,就像纯净水一样,纯净的只剩下水。
那么写作也是一样的道理,就写真实,不妄加结论,只描述,就像作者提到王维诗人,就像写诗一样,不添加任何东西,只展现最原貌客观的的真实,如此书写才有力量,直抵人心。
05二选一不是选择
我希望能用我有限的语言来描述这本书,这是一本修行的书,很适合放在枕边,它除了教会你写作,更教会你生活。
我只能截取自己感受最深的与你们分享。在文中“第三部分 写作中不可忽视的细节”中作者提出了很有哲理的思想——“二选一之外你要知道的第三件事”。
这样“二选一”事件,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刚刚看过的韩剧《当你沉睡时》,里面的男主人公就遇到过这样的事件,一个人被谋害了,但是看过去是摔死的,因为死者有签署器官捐赠协议,男主人公觉得事有蹊跷,觉得死者不是自杀摔死的而是他杀,打算起诉,但是纠结的是,如果要起诉,那么势必要验尸,一旦验尸,那么就无法捐赠器官了,而等待捐赠器官的现在有八个人,八个人等着器官救命,等于起诉就直接导致了八个人的死亡了,如果不起诉,无法查明真相,那么就会让凶手逍遥法外了,所以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无论选择哪一个,结局都不是让人满意。
男主人公在纠结万分的情况下,出门了走了走,他不想选,哪一边都不选,最后他创造性的提出了自己的选择,既验尸又捐赠器官!这样的情况有没有呢,很少,但是不代表没有机会,他成功了,两全其美。
在这本书中,作者说,写下它的两极性,但不要试图得出结论。这个冲突是你往前迈入当下的基础。如果天气很热,就让它热,不要逃到冷气房去,它是这样,就让它这样,新的东西将会诞生。
所以无论是写作也好还是生活也好,当我们遇到这样“二选一”时刻,请不要贸然选择,因为二选一不是选择,请不要着急下结论,请等待事件自行发酵,你会得到第三种选择的机会!
作者在书中还提到很多精辟的言论,整本书充满禅的味道,看这本书能够启迪自己的想法,与自己的心联结,更能倾听到世界的声音。个中滋味还需由你们亲自去品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