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这两年很火,因为单从内容展现的丰富程度看,显然是:视频>图片>文字。
最早发挥短视频优势的场景是搞笑类的内容制作,音效加画面,比图文更有感染力。一个视频几十秒,花几分钟所获得的笑点,比一集几十分钟的搞笑短剧还多。
这种时间短,见笑快的模式很符合当下用户的消遣观念,也进一步推动了短视频的发展,覆盖内容逐步扩展到猎奇,八卦,美女。同时也出现专业团队去生产内容,分为几大流派:
搬运,从国外各种平台上搜集“精选”内容,搬运到国内平台。
混编,将多个视频片段重新剪辑成一个新视频。
原创,剧本、演员、拍摄、后期一条龙。
这类内容制作门槛相对高,平台需严重依赖大V持续产出高质量的内容,去吸引粉丝,才能形成社区生态。
典型产品有微博的秒拍,小咖秀,今日头条的火山视频,抖音,都是有爸爸给钱,给流量的富二代。再加上很多人看不懂的,但月活过亿的快手,短视频社区已是红海一片。
短视频的「蓝海」
微信朋友圈很早就支持小视频,但更新节奏很慢,直到七月份才支持视频编辑功能,还仅仅只是涂鸦,文字和裁剪几个基本功能。而在朋友圈里还是以文字加图片的搭配居多。
除了长期固化下来的分享习惯以外,对朋友圈的反馈预期也是原因之一。因为点赞和留言是大家发朋友圈的主要目的。视频虽然更生动,但好的视频需要刻意剪辑,远比拍几张好照片难的多,只是录完直接发布,不见得有图片的表现力强。
基于此,如果在专业剪辑和简易操作之间做出创新,让大众也能低门槛的产出高质量内容,借此弥补微信本身的功能缺陷。同时放弃社区策略,一来,流量和头部用户总量有限,产品本身很难形成自有生态。二来,朋友圈才是最大的内容传播平台,制作内容到传播内容,朋友圈已经解决了后者,产品只需专注前者即可。
在短视频的竞争领域中,这会不会是一个值得尝试的切入点。
答案是,已经有产品在切了。
VUE
VUE,在朋友圈里曝光最高的视频编辑工具,看看它的slogan就知道:
创作朋友圈的视频海报
从一开始就定位于依托于朋友圈的视频工具,启动默认进入拍摄模式,而不像上面提到的社区型短视频产品,启动通常是推荐精彩内容的聚合页。
至于内容运营,为了不对当前产品模型形成负担,专门单独孵化了一个产品去尝试。
试用了一下功能,支持滤镜,贴纸,慢镜头,拼接等,操作还算容易上手,专业和简单之间的平衡处理的不错,比起微信自带的小视频工具强大太多。
当然这种模式最大的威胁在于微信本身的视频功会做到什么程度,给不给第三方留活路了。
小结
风口论和红利论体现的是随大势,固然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理性的结合自身优势,不断的将用户场景下沉和细分,「红海」里也可以发现「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