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过去,我基本上都是在和语言打交道。大学学中文,研究的是汉语。后来跑到德国去学了德语,回国却做了三年的英语翻译。现在在美国扎根了,英语说太多,倒落了个必须不时写文章练习汉语的地步。杂七杂八一路下来,在语言学习方面我也多少有了点心得。
虽然事实上我的英语是不错的,但是我却很少能感觉到。我认识的外国人大部分第一语言是英语,和中国人一起又只能说汉语。好不容易去了德国,想去显摆显摆,结果作为欧洲英语普及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人家德国人的英语也并不差好吧。所以我这么多年的英语之路就是被人一路碾压着过来的。
对于初级英语学习者,我实在没有什么可贡献的。因为我最重要的学习方法就是从大学开始经常用英语,到后来用得越来越多,直到现在每天都和英语打交道。我相信很多没有这样的环境,靠自己力量学得很好的人有更好的学习方法。在这里我只想讨论一下英语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可行的提高方法。
首先当然是口音。我个人觉得有口音其实也没什么,特别是英语为母语的人对口音更宽容。就像我们不会介意外国人说中文有口音一样,能沟通就成。但是如果你想尽量向标准音靠拢,就一定要多模仿跟读,把自己的跟读录下来仔细听,能听出相当多的发音问题。知道哪里有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纠正。我亲身验证,这个办法比有英语为母语的人纠正都好用。麦同学有时说我发错音我坚决不同意,因为我真的觉得自己发得很对。结果录下来一听录音才发现是真错了。也是一件神奇的事。
多学习俚语和母语人士的用词。语言不是独立存在的,每种语言背后都有不同的文化和思维方式。中式英语之所以容易辨认,就是因为很多时候是用中式的思维方式和用词方法说英语。而俚语和英语用词方法的使用通俗来说就是“接地气儿”,会让人觉得你熟悉英语文化,可以快速拉近和母语人士的距离。比如 I worked my butt/ass off. Got you/ Got'cha! Kick the bucket off. A pain in the ass. 这些其实都很简单,但是说出来就是比I worked very hard. I scared you! died, annoying 这些含义相同的用法更加生动。我有一次跟美国朋友们抱怨一个人说“Does he have to be such a dick?!”他们都快笑死了,说我跟美国人混得太多了。哎哎哎,我在抱怨人呢,你们给我严肃点儿。
要注意自己是否到平台期,是否不再调整遣词用句了。做什么都有平台期,学英语也是。我看到不少人在达到英语交流无障碍的时候就开始原地踏步。最典型的就是邓文迪。我有一次看她的近期采访,简直不敢相信一个在美国待了这么多年,总是和受教育程度高的人打交道的人,英语竟然还是不怎么样。英语交流无障碍后,很多人就会陷入“反正大家都能理解我的话,那我英语应该很好了”的迷思。然而啊,图样图森破(话说我用了好久才意识到这是啥意思)!你和母语人士之间差距非常大你不知道吗?说不定上小学的小朋友都比你表达得更清楚。我到现在和人讨论不熟悉的领域时,还会时时觉得,我都说了些什么垃圾!任何一门语言,即使英语这样公认的简单语言也是博大精深的。语法和基础词汇的框架搭建好后,你必须不断修正,不断微调。读书时要注意看作者怎么用词,说话时要注意听别人怎样表达,想想你自己讲述同一件事会怎么说。不断思考,不断修正,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
当然,大家也不要太纠结。我一直觉得语言不过是个工具而已,不必太把它神化了。最重要的是放松心态,大胆说,说错了又不会死人。学语言最重要的就是脸皮厚,说错了,被人笑话了,都不要放在心上。有错就改,善意的笑话就跟着一起笑,自黑才是王道。如果是恶意笑话你的话,那种low逼,跟他们计较都有失身份,在他们身上浪费功夫还不如多背几个单词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