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天津热得像是在蒸桑拿,内心浮燥,任何肢体活动都难以进行,就连平时打发时间的睡觉都困难,风扇此时则更像空调的室外机,越扇越热,我想现在也只有一场大雨能够拯救我们。
月初1号,由于种种原因宽带也断网了,对于我仅剩的娱乐项目也便是读那本未读完的1988,音响连上手机,播放那熟悉到不能再熟悉,就差能倒背的歌,声音调到适中。不知看了多久,我竟奇迹般地睡着了,但我又以最短的时间醒来继续之前看到的段落,之后又睡着,再醒来再继续,再睡着,再醒来,不知经过了如此的多少个轮回。
“下雨了”,同学的这三个字把我瞬间惊醒,随即起身奔向阳台,推开纱窗,此时雨势早已汹涌,伴着飞流而下的雨滴,阵阵凉风扑面而来,夹杂着泥土的芬芳,深吸一口气,感觉到呼吸道从未有过的通畅。 此时的感觉也只有置身于此才能够体会,多么夸张的比喻用于现在都不能算是夸张。雨越下越大,大到校园的路面积起了水,水深平均大概三公分,这么大的雨是我来天津求学以来从未有过的。天津是个工业城市,空气质量当然也不尽如人意,我们学校靠近工业区,那空气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但这场大雨清洗了之前浑浊的空气,此时我所呼吸的空气也是到津至今最清新的。我故意加快呼吸节奏,恨不得将放假前所需要的氧气提前吸完。
瓢泼大雨大概持续了两个钟头,之后减弱,但并没有要停的迹象。老天爷的一阵发泄,带给校园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道路成渠,拖鞋遍地,那些小情侣也比往常抱的更紧,恨不得两人合二为一。说起大雨,我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都是因为小时候的我就与大雨结下了不解之缘。
小学时,我和我的伙伴们每天都要骑自行车到距离我们村十几里地的学校念书,每天回家两次,自行车自然而然成了我们每个人的亲密战友,时间久了也就都成了骑车好手,记得我当时就可以双手拖离车把从学校一直骑到家,这也是我曾引以为傲的绝技,一有机会就在其他人面前显摆显摆,谁让咱有这资本。那段时光对我来说是美好且夹杂痛苦的。当时交通的基础建设还比较落后,只有省道及以上才是柏油路,以下全是土路,平时还好,一到下雨便寸步难行,这也是导致我痛苦回忆的直接原因。忘记了是哪一天,一早醒来就听见雨滴打在窗檐的声音,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心情随即由晴转阴。我最讨厌上学的时候下雨了。随后起床做那重复了不知道多少次但还是不厌其烦的事情,一切准备就绪,带上我的战友奔赴战场。情况比我想像的要糟糕,走到中途的时候,平时平整的路面已看不出它本来的面目,因为在我之前通过它的车辆已经很多,到我再经过的时候已经泥泞不堪,其实都怪我太懒,起床起得晚,只能走被别人糟蹋了的路。骑着过去显然已不太可能,只能推车过去。事情远没我所想象的那么简单,因为即使推着自行车,那也是寸步难行啊,我使出浑身解数,一步一步推车前行,就好比匍匐前进,刚走出一片泥潭,骑上自行车蹬了两下,结果祸不单行,链条掉了,那种艰难是那个年纪的我所不能承受的,因此我哭了,苦的那么无助,撤退回家的念头也因此萌生,但往回走也不是那么地容易,于是产生了极短时间的内心斗争,忘了当时是什么给了我一股力量,迫使我继续艰难地往前走,一步,两步,三步···最终还是走出了那段烂泥,之后的路程相比就容易多了。到了学校,迟到是在所难免的,收拾好东西便开始那在我最无助的时候其他人已经开始了的晨读。
在那六年的小学时光里,这种事情不知发生了多少次,不过对待的方式却越来越理性。转眼许多年过去,家乡的那条老路早已被更宽的柏油路代替,孩子上学也不用自己骑自行车,他们有了更先进更安全的交通工具,早上醒来无论发现下了多大的雨,他们总能高高兴兴的起床,但是我们曾经的那些乐趣也是他们所体验不到的。
凌晨3点一刻,外面雨依然在下,心里却没了儿时的不安,因为无论雨下多大,对我明天的课都没有任何的影响,但这不是我想要的,我想要的是儿时的惧怕和不安以及被困雨中的无助,现实满足不了我,我只能到梦中去寻找那份久违的“痛”。
寻梦到津至今日,那雨仿佛又来此。
写于2013年7月2日凌晨3点 大学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