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6个月大的婴儿,怎么学说话?】
人类婴儿大概在1.5岁前后开始说话。
不过,PNAS刚刚发表了杜克大学Elika Bergelson的一篇论文,认为6个月大的婴儿已经开始构建自己的词汇网络,而且已经能初步分类一些日常物品。
1.
实验是这样做的:
51个婴儿来到实验室里,坐在父母腿上看屏幕。父母的眼睛被眼罩遮住,看不见屏幕,因此不会无意识地暗示婴儿应该看向哪里。婴儿目光投向,完全出自个人意愿。
父母戴着耳机,重复自己听到的话,例如“你有没有看到一只狗狗呀?”
父母在复述句子的同时,婴儿面前的屏幕上会出现两幅图。其中一幅里就是父母提到的东西。
接下来是一个关键——
这两幅图里的东西,分为“有关”或“无关”。
所谓“有关”,就是这两个东西或者是同一类(比如果汁与牛奶、手与脚),或者是往往在同一场景里出现(比如毯子和纸尿布、书与球),或者是语义上有重复或近似之处(比如推车与轿车),或者是外形和姿态相似(比如婴儿与狗)……
而“无关”组,就是语义、分类和场景都离得比较远的词语,比如脚与牛奶、轿车与果汁、书与尿布。
结果很好玩。
当两组词不相关时,婴儿凝视“提到的东西”时间明显更长。
当两组词相关时,婴儿凝视“提到的东西”和“没提到的东西”时间就比较接近,感觉比较迷惑的样子。
这说明什么呢?
我们说一个人的词汇量时,常常会说“词汇表”、“词汇库”,其实更接近真实情形的,应该是“词汇网”。大脑记忆词语,是像一张网络那样去记的。比较有关的词,就会被串在一起记,在记忆提取时,也会被一起想起。之所以能“联想”,就是因为很多词的记忆是连在一起的。
这个实验,说明6个月大婴儿已经在构建这样的“词汇网”。她们已经开始意识到,有些东西是“一类”,是“相关”的;有些则不是。当婴儿能清楚区分“无关之物”,面对“相关之物”却开始迷惑时,这种迷惑不是出自全然的无知,而恰恰体现了婴儿对于事物关联的知识。
2
实验的第二步,转移到了婴儿家里。这次要分析一下,家庭环境里是否有什么因素影响了婴儿词汇网的形成。
41个婴儿参与了这一阶段的研究。
婴儿们会戴上一个小帽子,帽子两侧、耳朵之上各有一个口红大小的摄像头,可以拍下婴儿视角看出去的一切。婴儿们还会穿上一个小背心,背心里有灵敏的录音设备,能录下婴儿听到的声音。
然后分析了一整天里,婴儿跟看护者的互动。
结果发现,婴儿听到的词里,“就在眼前的有形之物”越多,婴儿的词汇量就越大。
“宝宝张开嘴,勺子来咯~”里,因为有眼前的“勺子”,就是很适合跟婴儿说的句子。当大人举起一件衣服,说“我最喜欢这件衣服啦”,注视着衣服的婴儿,就能学到一些关于“衣服”这个词的含义。
相比起来,“昨天逛公园开不开心呀?”“明天想不想去看熊猫呀?”,都会让婴儿觉得茫然,因为眼前没有帮助她理解“公园”、“熊猫”的线索,因此属于“难以增加婴儿词汇量”的句子。
论文的补充材料里,还给出了两个小视频。
第一个是错误示范,爸爸虽然很欢乐地跟宝宝又唱又跳,但歌里提到的一些关键名词如“小鸡”、“鸡蛋”都没有出现在婴儿面前,因此婴儿很难从中学到语言线索。
(当然婴儿可能会学到,“我的爸爸有点傻,不过还挺可爱的。”这也是很重要的知识啦……)
第二个是正确示范,妈妈给宝宝读绘本,由于关键词“马”、“青蛙”、“猫”、“狗”、“羊”都出现了,这对婴儿学语言很有帮助。
3
所以说,家长们是不是应该丢弃一切无形抽象的概念,只跟婴儿谈论眼前看到的东西,正在经历的事情,正在进行的动作呢?
伯杰尔森的态度是,还不能下定论。
毕竟这个实验用的婴儿数目只有几十个,而且基本上都是白人、说英语、中产家庭、父母受过较好教育。
如果要把这个实验里的结论推广到更多婴儿身上,就需要纳入更多背景、说更多种语言(包括双语)的婴儿来研究才行。
不过,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小小的婴儿,其实认真注视着大人的一举一动,听着大人的一字一句。
大人们,可不要小看那正在拼命吸收信息的小脑袋喔。你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婴儿学习的线索。
另外,这个实验也在帮助我们理解“6个月婴儿的正常语言水平”。
因为语言发育迟缓往往是一些严重大脑疾病的征兆,如自闭症、智力迟缓等等。这些疾病,全都是越早干预越好。然而,在一个婴儿开口说话之前,几乎没办法判定她的语言水平。
而这个实验,就是探索婴儿在“前语言阶段”时的语言水平的重要一步。
如果能更早发现问题,更早进行干预,很多婴儿就能成长为更好的大人。
毕竟,我们之所以要发展科学技术,就是为了让现在和未来的人类,过得更幸福啊。
Bergelson, E., & Aslin, R. (2017). Nature and origins of the lexicon in 6-mo-old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1712966. doi:10.1073/pnas.1712966114
http://t.cn/RYUARip[/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