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能把握的只有当下,谁都战胜不了时间,抓不住过去,也无法依赖未来,而对外界的感受,它来自于我们对这事物的认知以及在这认知中当下对自己的体悟来判断。
人的感受有好有坏、有不好不坏,但感受它是无常的、有生有灭。
一碗蛋炒饭,若在肚子咕噜咕噜叫、空空如也时享用,一粒粒金灿灿的饭中飘着鸡蛋夹杂大米的香味,瞬间口中唾液增多,挖上一勺,唇齿间酥酥脆脆地流连感真是一人间极品;若是在肚子很饱、很胀时看到,恶心的鸡蛋腥味立马让胃翻江倒海,分泌的胃液使喉咙不适,作呕感涌起忍不住想捂鼻逃离。
同样是一碗蛋炒饭,为什么带来的感觉反差求如此之大?因为人的身体的状态、处境、见解不一样,身体的感受对外界的反应就不同,而当人有不同的反应时,如果没有反求诸己,把专注点放在自己身上就会去责备抱怨这份“外界的蛋炒饭”。
生过孩子的人去和没有生过孩子的女人或男人讲生孩子有多痛多痛,没有经历过的人是无法体会那种感受的。
感受是认识这世界的基础,也是让我们对待同一件物有了分别心,而分别心所带来的不同体悟取决于自我认识的程度及对当下的接纳度。
都说人生是场修行、是场体验,那我们修行的是什么呢?体验的又是什么呢?修,修行为;体,体悟正确行为带来的感觉,只有真正体验才能了知事情的真相。
通过蛋炒饭,我们知道人的感受正确的吗?能够用感受去判断外界事物吗?感受是无常的,单独依靠感受去看待一件事物,会陷入错误的观念中,可是现实中大部分人就是依赖于感觉去判断。
但凡经历过爱情的人,失恋者都会沉迷于对方说的某句话、某些事带来的美好感受,“我爱你一生一世”,可是这话说完就没了啊,事情发生就过了啊,也许他说话的那当下他是爱你的,事情也是真实发生过的,但过去对于现在就是永远消失的,除了记忆知道它曾经来过!“为什么你会变?为什么承诺不兑现?为什么现在不爱了?”沉浸于失恋就是执着于过去、否定当下。因为没看到事物的本质,没察觉也不能理性地承认人是会变的,人身上每21天细胞都会新陈代谢一次啊,否则人不变怎么长大呢?当然陷入感情中的人是没多少理智可言的,苦也好乐也罢都是因为沉浸于自己的感受中。
如果我们对这事物的认知是错误的,那给到我们的感受可能就不正确、甚至是痛苦的。同一件事,心态不同,感受就不同,世界亦不同。
一提到拔牙,脑中的不自觉地会浮现出牙齿被钳子夹出的碎裂声,痛感在全身蔓延,但这只是记忆的感受。如果接受了这份感受、臣服于它,看它到底有多痛?但拔牙当下真正敢于直面时,发觉拔牙的痛感也没那么强烈了。怕拔牙痛的背后是因为对拔牙这件事有恐惧心理,若臣服当下,接受这份恐惧,也就接纳了当下,自然打消内心的恐惧,拔牙所带来的身体感受也就不同了。
人都喜欢接受正能量的情绪而不喜欢负能量的情绪,可不管是喜悦还是悲伤好的、坏的这些情绪,它们都是你的情绪,陷入其中时,你就是那情绪,那情绪就是你,但在情绪当下时能通过呼吸觉察、认出自己有情绪了,就与情绪分离了。情绪一旦分离,像对待孩子一样拥抱任何一种情绪,无论好的坏的没有分别心,安抚好情绪后,理智就回来了,会去辨识这事情的本质、看清事物的真相了,当知道自己为什么而生气、难过时,还会去生气、难过吗?
电视剧佛陀一段话记忆犹新,佛陀说“任何知识无论是书本上看到的,还是听智者宣讲,还是听我所讲的,都不要轻易相信,都要用自己的学识和智慧去分辨、验证,你不要依赖任何人。”南怀瑾大师也曾说:“依佛不依法,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识。”
我们的生活掌握在自己手里,感受是源于心里意识思想及身体感官,通过当下呼吸察觉身体,用正确的思想、接纳体会无常是修行之本,活在当下,接纳当下,定能生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