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异乡,家的模样

01.

国庆长假跟朋友跑到祖国的大西北逛了一圈,游青海湖,逛敦煌,了解厚重的历史文化,期间多有震撼。胸中有沟壑,心中才有底气,所以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古之人诚不欺我。

可是,最触动我心的却是在西宁的某个傍晚,同行的朋友去找偶遇的亲人团聚,一人呆在酒店无聊追剧的我突然觉得甚是辜负这远行的大好时光,出酒店,右拐,走上一条清冷的街道,那一刻,吹着在岭南享受不到的祖国大西北的风,看着路两旁高大的白杨,稀稀落落的店铺,心里突然有一种归家的舒适感,又夹杂着家乡所不曾有的异域风情,无比宁静的同时又有一种久违的新奇感在荡涤灵魂。(所谓旅行,大概意义也正在这样的时刻吧)

穿过那条清冷的街道,再右拐,一个很大的小区在路边延伸开来,人间烟火顿时在我眼前展开。一家叫“夏都进伟烤肉店”的路边小店,门口有包着白色头巾的男子在努力地为烤肉的炉子扇着风,食客们坐在店里安享着温热的食物,这样的场景熨帖着旅者的心。再往前走,小区正门口只有七八位中年人和老人聚在一起下象棋,默默的,间或有人喊两声,生活于他们,就像缓慢的老式钟表,稳定而踏实。这个巨大小区的对面是另一个稍显高档的小区,叫做——“深圳印象”,你能想象吗?在遥远的祖国大西北,生活安定的人们其实向往的是岭南的富庶繁华,并且将这种向往毫不掩饰的写在了一家高档小区的名字上。而身在岭南漂泊的我,却想着如何逃离这已然有些厌倦的地方。

傍晚的风清冷吹过,在这高原的省会城市,我居然找到了属于“家”的味道——每年秋季都应该准时出现的秋风,路两旁的高大树木,空气中秋的清冷和人间的温热。

02.

很小的时候,我对于家就很敏感。大学期间,第一次离开家乡来到千里之外的重庆,火热的山城人民带给我一种直接而强烈的生活冲击,他们住在简陋逼仄、高高矮矮的房子里,随处可见的石头台阶曲里拐弯的通向他们居住的地方。农村生活之不便,超出我的想象。可是,他们热切的喝茶聊天,涮着热腾腾的火锅,有钱没钱都吃着最有味儿的食物,这与我朴实的家乡人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中原的乡亲们,吃着简陋的饭菜,就着大平原的落日将耕种的身影映在广袤的天地间,生活于他们,就是不断的耕种换钱,拆房修房,房子在家乡人的生活中举足轻重。

整个大一到大三,我沉迷于在夜晚的北碚街头游来逛去,看着山城人民在重重大山中狭小的腹地所修建的这块安逸享乐之地,我总是浮想联翩,如果这里有我的房子呢?夜晚我穿过繁华的街道,沿着江边走上北碚郊野的新建小区,(天知道我那时候走了多远),看着一盏盏亮起的万家灯火,我总在想,有没有一盏灯是为我而亮,有没有一种可能我在这里买所房子,有一个属于我自己的家?这样的想法一旦产生便无法消灭,可惜我是一个行动力不强的人,不然,也许我现在正在北碚的街头买菜,准备回到属于自己的家里做饭。

十年后,我再次回到山城,惊讶于重庆现代化的变化,轻轨的开通让各个区之间的通行变得极为便利,要知道大学时候,从我所读书的北碚到最近的沙坪坝区坐公车也要2个半小时的颠簸。我同时惊讶于轻轨的开通并没有给北碚带来大的变化,大学时的街道还在,广场还在,综批还在,嘉陵江还在,小码头还在,甚至吃小面的那些店都还在,连店名都还是“姐妹面馆”,只是装修的好了些。这座小城像是遗落在嘉陵江边的一个后花园,火热的生活,悠闲的节奏,天生是个读书的好所在。怪不得抗战时期很多文化名人在此处安家。

曾经我以为自己的家会安在这样安逸而火热的山城,可是没有。

03.

这次游览大西北,对丝绸之路有了更深的兴趣,知道了一个已然消失的民族——粟特族,这个民族以善于经商著称,曾络绎不绝的往来于古丝绸之路,著名的昭武九姓,安史之乱中的安禄山和史思明都出自此族,他们逐利而生,四海为家,男子从小就要学习如何经商,他们也曾经创造辉煌灿烂的文明。如今却整体消亡了,我一直在思考,是什么原因让这个聪明的民族灭绝了,比起那些安土重迁的汉人来说,他们无疑更洒脱,更灵动,生存能力也未见得更弱。可是千百年来,以农耕文明为主的汉人却在历史中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虽然期间多有失利之时,却始终生生不息。思来想去,我觉得汉人对“家”的重视也许是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以经商逐利著称的粟特族也好,以游牧善战著称的蒙古族也罢,这些民族都缺乏一个稳定的社会结构所必须的基本组成部分——家。

家于汉人来说,不仅是一个遮风挡雨的房子,更是一个心灵的皈依之所,是一方水土背后所养育的那一方人,是一种共同的生活习性和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共同信仰,这种信仰有个唯一的名字叫“温热而不息的生活。”

04

安定与漂泊永远处在一种动态的平衡中,绝对的安定与绝对的漂泊都无法保证恒久的生存。

汉族历史上,也曾有过大规模的迁徙,这种迁徙出于种种原因,但多是被逼无奈或国家行动。很少有人主动选择离开家乡四海为家。如今,大规模的迁徙已不存在,曾经的蛮夷之地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前沿,不安于现状的人来到这富庶繁华的岭南之地,拿着所谓的高工资,开始了另一段安居的生活。十年前,我决计想不到今天的家之所在,十年后呢?

于是常拿苏轼的词来自我释怀,东坡一生坎坷,多处漂泊,寓居惠州时曾写过一篇《记游松风亭》,“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林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457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837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696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183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057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105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520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211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82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74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53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13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76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97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74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89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83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