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愿意为你的梦想买单,注定寸步难行。有的人摔一次就疼,小心翼翼绕过坑,积累经验,而有的人,非要拼到头破血流,依然不愿意回头。
周末回家,和妈妈闲聊,妈妈接了个电话,深色凝重。我赶紧问怎么了,原来是发小阿姨跟妈妈借钱了。我见妈妈犹犹豫豫,担心不妙,追问之下果然这是妈妈第四次借钱了。发小阿姨活到五十几,依然满脑子创业想法,她从30岁尝试到50岁,这次又要跟风开火疗馆,说是要借些路费去天津学习。
火疗馆,一听就不靠谱。我给我妈使眼色,让她拒绝,最后支支吾吾终于这次没有借。妈叹了口气,“哎,你阿姨要恨我了,没几个钱,但她每次都拿去做不靠谱的事。刚离了婚还不知道给自己存点钱,满脑子发大财。”
有些人活了一辈子,愣是坚持这世上有一种职业,叫坐着数钱。发小阿姨这些年经营的项目,我也略有耳闻。头几年学着开西餐馆,方圆几里地,全是县城朴实的村名,大家中午都会回去自己做饭。别谈吃西餐,中餐都不一定在外面吃。人均消费100元的西餐馆耗尽了发小阿姨的第一桶金,发小阿姨起早摸黑,一家家去推荐,但大伙并不买账。西餐馆撑了三个月关门大吉。
此后发小阿姨就不敢投资实业了。转向了发展下线的销售模式。玫琳凯产品的坑入过,又卖过隆力奇,直到“领导”跑路,血汗钱换来了一系列产品,又是血本无归。
在阿姨42岁生日那天,她老公提出离婚,理由是性格不合。发小阿姨把牙齿咬的咯咯响,我一定混出来,把女儿接过来抚养。可转眼又去做“来钱快,又不累”的创业,现在依然在挣扎,只是越来越贫穷。
为什么发小阿姨屡战屡败呢?
她一直在张罗没有人买单的产品。你选择投资的产品并未给人们提供实用价值,也非燃眉之急的东西。听起来像邪门歪道,谁会去买单。
入了这么多次坑,不涨经验反而越挫越勇,在错误的方向里奋力挣扎,这不叫创业,这是走火入魔。凡是能折腾到现在的,背后一定有个心甘情愿的助推手,提供资金,消除顾虑。发小阿姨有位好母亲,听说最近打算抵押房子了,准备搬过去和发小阿姨一起住,周转些资金。
有的人越折腾,越穷。外人无力评断,只能让我妈远离是非,这样的人救不醒,而那位老母亲,我一点都不同情她。没有原则底线的爱,会化成利刃,纵容欲望,直到摧毁自己。
那么“靠谱”从何而来,什么样的梦想可以支持?有一种衡量标准:消费者愿意买单。
十年以前,一个穷小子来到咱们县,一开始什么工都做。很快,他发现工作的附近有个露天剧场,很多人晚上出来散心,看集体电影。他便开始倒卖瓜果、点心,一份点心搭配一个水果,搭配起来卖,价格便宜。人们边看边吃,他总是很快就卖完。
积累了几年,他瞄准了县里的人空闲时间多,但县城活动少,于是租下了一个小屋,开启了棋牌舍。同时供应干果,电影和扑克牌。慢慢的,他把店交给伙计打理,和棋牌舍一位老板学习管理,什么都做,那是他第一次接触实体企业。几年的沉淀,他开办了一家工厂,生产舒适透气的衣料,成本锁定人群是县里的中层。
后来他慢慢把生意做到了市里,如今把工厂的职业定位在纱线部分,全国各地去跑好的纱线,生产高端布。由于踏实肯干,头脑灵活,交际圈广,人品端正,如今的他几乎垄断了江苏几处小城,创业梦实现得相当漂亮。
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发小阿姨却一败涂地。差别就是,他每次的转型都以用户需求为先,服务和产品全部以县城需求为首。
在踏实做产品的路上,这个目前掌握着几家公司的企业家一直坚持不守旧功,推陈出新。他有句名言,一个点子在成功的那一刻就已经过时了,企业发展的生命力永远在下一次。
不做不切实际的白日梦,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