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重刷电视剧《最好的我们》了。
第一次看见耿耿余淮的名字时,我便喜欢上了这个剧----再具体点来说,大概是我本身就很喜欢青春剧吧。
耿耿,余淮,路星河,贝塔,简单,还有徐延亮,甚至还有周末。他们在剧里的鲜明的形象,是多少人青春印记的放映。每看一次,都会被
他们单纯的友情和爱情所感动。
当我看到振华的第一眼,便想起了那个倾注了自己青春的高中,想起曾和我一起学习一起奋斗的同桌,想起曾和我一起每天纠结去那个食堂吃饭、午饭晚饭吃什么的好朋友好闺蜜和好兄弟;当我看到耿耿余淮成为同桌,并且中间发生了这么多或感动或令人生愤或开心或伤感的事情的时候,我也像看到了当初我喜欢的那个人和我一起走过的路和发生过的事,每一件事,都足以让我觉得,当初喜欢他,并没有让我后悔过;
当看到他们一起哭,一起笑,一起去KTV唱歌,一起在夜晚的大街上牵着手说心里话,便想起了和那时的他们曾经牵着手一起走过的街,一起逛过的商场,一起吃过的烧烤和烤鱼,一起去过的网吧。
“你说,人为什么要分开呢?不管有多舍不得,还是会分开。”天下当然没有不散的筵席。当耿耿问余淮,“既然注定有分离,那为什么还要相遇呢?”可是如果没有相遇,哪里来的这么多令人难忘的故事呢。
还记得你们当初见面的青涩吗?一开始你们只是互相自我介绍,互相认识,谈论的也只是高考有什么打算,更喜欢哪一科;渐渐的,你们熟络了起来,开始谈论你们喜欢的东西,喜欢的城市,甚至,开始一起谈论各自喜欢的人。你们分享的那些小秘密,时光都替你们收藏起来了。
看到那个可爱的班主任张平老师,我也想到了我的班主任。可能年轻的我真的特别冲动,不懂得体谅班主任的好。高一的时候,班主任不希望我因为别的事情耽误平时的学习,所以经常会跟我进行思想上的交流,让我时刻跟进自己的目标,时刻制定自己的短期计划各种的话,有时候觉得听烦了,就走到哪里都想躲着老师。
说起老师的唠叨,更多的是在高二文理分科以后。我的同桌----也就是我喜欢的人,去学理了。和剧里的耿耿一样,我是一个很不喜欢理科人。我的数学成绩一直到高考,也没有及格(惭愧了,让大家见笑了)。
所以身在文科班的我展现了原本就喜欢文科的优势,我几乎在班里一直排名第一;当然也会有自己的粗心导致掉了前三的。老师也更加关注我的情况,月考或者测试不稳定时,便会找我谈话,跟我交流一下近期的情况,希望我做一个能够稳定军心的好学生。当时说真的,对”好学生“这样的词确实比较抗拒,总会感觉像故意吸引注意似的。
现在终于感觉到了那时的叛逆,也终于深刻地感受到老师的良苦用心。终于知道,有些唠叨,上了大学以后再也听不到了。也终于明白,有的人确实上了大学以后,就可能再也见不到了。
你大概会经常想起高三毕业班级聚会的那个晚上。
那晚的风一样夹杂着夏天独有的闷热,你们在那场“不散”的筵席上,一起放下平日里或熟悉或不熟悉的矜持,共同举杯庆祝你们终于要离开那个厌恶了三年的学校了,终于要离开你们厌恶的老师们了;同时也终于要离开,那个你们偷偷喜欢的人,离开你们舍不得的同桌和舍友们了。
尽管你们以后还会在不同的地方,以不同的理由相见,但是你们再也回不到那个年龄,再也不会有那时的单纯,再也不会像那时候一样对身边的一切既充满厌恶又充满不舍了。
现在,又突然想起高考前最后一节课上老师的叮嘱,叮嘱我们带好准考证身份证,准备好考试用笔,带好橡皮,一定要提前熟悉考场周围的环境,一定提前找到离考场最近的厕所在哪里,考场离学校远的一定提前出门防止路上堵车,考试前少喝水以防中途上厕所,一定提前十五分钟进考场不要迟到,一定不要忘了涂答题卡······
现在,又突然想起那个聚餐散场的晚上,我喜欢的人,喝醉了。所有人都各自结伴回了学校,还有另外一部分平日里就爱闹腾的同学叫上一群朋友去了KTV,大家都纷纷离开了。我扶着他一直走着,路上很少说话。当时也不知道为什么,没有抓紧那个机会把失散的两年时间里没说的话说出口,就那样一直默默地走着。
他偶尔蹲在路边吐了,我也只是拍拍他的背,给他递纸和水,问他还能不能撑到学校,要不要打车回去。我听见他迷糊地说着不想,就想跟我一直呆着。但是心里虽然感动,可是也觉得空空的。文理分科后的那两年,我们虽然班级就是隔壁,可是几乎没有再说过话。
突然不知道怎么找寻那段断片的青春里的我们,那个晚上剩下的,几乎都是沉默。
果然最后,也是各安天涯。仅此而已。
那时候的我们,才是最好的我们。青春的时光,也是最珍贵的时光。
珍惜你的青春吧,珍惜你青春里的每一个人,那时的情愫,都还是单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