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元宵节,又到了煮汤元吃的日子了。估计有许多人跟我一样,对元宵与汤元是不是一种东西,傻傻地分不清。
其实,它们外表看似相同,吃到嘴里口感也差不多,但还是略有区别的。
元宵是”摇“出来的。将馅料和好、凝固,切成小块,过水,扔进盛着糯米面的笸箩里滚。然后再过水,再放回笸箩里滚,直到馅料沾满糯米面,滚成圆球。因为元宵是糯米粉滚动粘成的,外表不那么光滑,个儿一般比较大。煮到锅里汤里以后,容易落下一些糯米粉,汤色白嫩。
汤元是”包“出来的,有点像北方包饺子。先把糯米粉加水和成团,揪一团湿面,压成圆片,挑一团馅放在糯米片上,双手边转边收口,就成了汤圆。因为汤元是用手团成的,外表滑顺均匀,个头多数要小些。煮到锅里汤水清爽,不变色。
北方人性格粗旷,主要吃元宵。元宵需要把粉先冻上再滚,对气温有一定要求,所以北方做元宵的多。南方人对生活的要求精致一些,主要包汤圆。
至于馅料,元宵早先以什锦馅儿、枣泥馅儿为主,感觉像月饼里的馅儿。汤元则以黑芝麻、豆沙、核桃仁、果仁、枣泥为主。现在对馅料的要求没有那么多了,大可根据个人喜好自由搭配。
汤圆的历史十分悠久。据传,汤圆起源于宋朝。当时浙江宁波一带兴起一种新奇的食品,用黑芝麻、油做馅、加入少许白砂糖,外面用糯米粉搓成球。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饶有风趣。因为这种糯米球煮在锅里又浮又沉,所以人们叫字“浮元子”,后来才有人把“浮元子”称作元宵。
元宵象征合家团圆美好,正月十五吃元宵,意味着一年里合家幸福、团团圆圆,所以元宵就成了元宵节的必备佳品。
还有一个与元宵节吃汤元有关的传说,顺带着连花灯也闹了:汉武帝时,宫里有位叫“元宵”的宫女,长年幽居宫中,思念父母,终日以泪洗面。东方朔决定帮帮她,就跟汉武帝说,火神奉玉帝之命,要在正月十五火烧长安。有神祗托梦给他,想要逢凶化吉,就得让元宵姑娘做很多汤圆献给火神。铕在正月十五夜,全城点起灯火,要热热闹闹地送过去。
汉武帝信了,元宵姑娘也趁大家给火神献元宵的机会,与家人见了一面。正月十五吃元宵,放彩灯的习俗就这样被流传了下来。
元宵味美,也要适量。吃汤圆不宜多吃,也不能忘喝汤。毕竟那东西黏滞并且温热,还含有油脂。很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最后,阿果祝大家过一个健康快乐,红红火火的元宵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