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于深图的摆书架间,忽而《华氏451》进入眼帘。书名有意思至令我以为,它是医学类的书。
毕竟,华佗此名众所周知,来个华氏倒是没什么新奇了。
第二则是因为书本背面非常醒目的一句话:人总是害怕不熟悉事物。
如警钟般敲醒自己当时的舒适感,忆起旅行途中的新鲜感及陌生感。
每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时间总是被拉得好长好长,曾经一天二十四小时已被替代,可能变成四十八小时吧!
这种感觉如影随形,渗入旅行的点点滴滴。
最后,发现一切皆为:我以为。
丢给我的答案:并非我以为。
《华氏451》,由美国作家雷.布拉德伯里书写,以为消防员为线索展开,451只是他徽章上的数字。又非真正意义上的消防员,干的是焚书的工作。如现在的刽(guì)子手,摧毁一切的文明。
有时候我觉得,开车的人不知道什么是草、什么是花,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慢慢地瞧过它们。
讽刺吧!
我们速度总是很快很快。快餐、快消、速食主义……
渐渐被娱乐化。
人急躁了,不思考了,空虚了……
就再也回不到以前,再也不会慢下来。
开车用导航,吃饭靠外卖,娱乐靠手机……
终有一天,我们迷失方向……失去自我。
我很少看‘电视墙’,或是开快车或是逛游乐园。所以我有许多闲暇疯狂地思考,大概吧。你有没有见过市外乡间那面两百英尺长的广告牌?你知道从前的广告牌只有二十英尺吗?但是如今汽车经过的速度太快,他们不得不把广告拉长,这样才会留下印象。
有人曾说,玩物丧志。
也有人说,百无一用是书生。
思考变成无足轻重的事情。
印象里的东西,岁月让它消磨殆尽。
他不快乐。他跟自己说。他承认这是实情。他拿快乐当做面具戴着,而那女孩却夺下面具奔过草坪跑开了,而且自己没法子敲开她家的门,索回面具。
消防员蒙塔格与小女孩克拉莉丝对话中,小女孩问他是否快乐?
当小女孩跑开后,他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东野圭吾的《假面前夜》写得特别现实,我们人人都戴着一副面具生活,随时随地切换不同的角色。
以致最后,我们失去自我。
再也不认识我们到底是谁。
我们的人口太多了,他心想。我们有几亿人,这个数字太大了,人人漠不相识。陌生人跑来侵犯你,陌生人跑来剖开你的心,陌生人跑来抽你的血。老天,这些人是什么人?我这辈子从没见过他们!
漠不相识。
过客与路人甲,基数蹭蹭上涨。
人也许得花上一辈子来观察世间和人生,写出他的想法,可我一出现,轰,一切全没了。
小女孩一直以观察者的姿态看到这个世间,实属成了标新立异的典型批判者。
因为大量,所以变得简单了。曾经,书是小众产物,只有少数人喜欢看书,这儿,那儿,到处都是。书的内容可以五花八门,各有不同。世界很辽阔,容得下。可后来,世界变得挤满了眼睛、胳膊和嘴巴。两倍、三倍、四倍的人口。
自改观了读书的意义,便不再强求洞察一本书的方方面面。追求的反倒是‘读一书,得一观点’即可。
书无好坏之分。
人人经历和知识不尽相同。
有可取之处,则为好书。
人总是害怕不熟悉的事物。
因为害怕,而不行动,恰归罪于不行动,自然没了进步或结果。
停止。
成了惯态,造就了懦弱。
当然是,大家都得一模一样才行。
人人都是彼此的镜子;这样才皆大欢喜,因为这样一来就没有见高山而渺小的感觉。隔壁人家有书,就等于有一把装满子弹的枪。烧了它。拿走弹药,瓦解人的智慧。天知道谁会是满腹经纶之人的目标?
嫉妒心,人人皆有。当强行比较,人人都得一模一样才行。
人要是对许多事都问为什么,一直这么问下去,到头来一定很不快乐。
密友分享了一个真实案例。
虽然她两人心生喜悦,结婚即将生子。某天好奇心使然,她威逼利诱之下问自己老公,曾经谈了几个女朋友?
起初,刚晋级为老公的他,憋着不说,敷衍了事。
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拍着胸脯说,不会吃醋。
谁知,因为该死的答案,自己单方面冷战了两天。
事后想想才不由大笑。
何苦呢!
轻而易举得来的答案,潜意识里不相信。
千辛万苦问出的大实话,自己又觉得委屈。
找罪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