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中学
早上6点,准时相约腾讯会议,与书友们开启今天的共读。在第十章《基于教育假设的教师发展与教学改进》中,陈教授指出“不能触及灵魂的教学行为改良往往不能持久。”因而要想教师从心里接受这种改变与提升,最重要的就是要让教师自己去实践,根据实践的效果和角度来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通过观课议课这项活动,就能够很好地帮助教师关注教学行为,更新教育观念,实现“知行合一”。
如何通过我们的“行”去获得更多的“知”?对此,陈教授指出,我们可以通过提出教育假设的方式来获得对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那么什么是教育假设呢?陈大伟教授说:“教育假设是教师对各教育实践要素的现状、彼此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前景的理解和推演。”结合着我的理解来说,教育假设应该是指教师在教学前进行学情分析,通过查资料、写教案等活动备课的过程,是一个发挥教育想象力,不断思考的过程。我们在进行教学假设的时候,要有充足的依据,设计合适的过程,并且要小心地论证。
为了论证假设是否有效,我们还可以采用“虚践”的方式。“虚践”这个词也很值得品味。其实这个“虚践”的过程就是我们“在头脑中检验和完善教学方案的活动。它以预设的教学方案为对象,并对教育实践中可能出现的情境与变化的‘假设’为基础。”简言之,“虚践”就是假装实践,把自己设计的方案在头脑中过一遍,想一想可能还会有哪些问题,进行教学预设。“虚践”能够帮助我们得到更加合理的实践方案,从而增加对教学的把握,降低失误的产生。
基于教育假设,教师在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有这样几个流程可供参考。
第一,教师基于假设的教学实践流程。
这是一个从 教育假设-教学方案-教的行为-学的行为-学的效果。
这个实践流程,针对的是教师的教学实践。教师提出一个教学假设,最后形成一种成果化的东西,也就是教学方案,指导我们的教学行为,从而引发学生学的行为。通过学生学的行为,我们又能够判别学生学习的效果。
第二,观课议课的以学论教。
这个过程是从学的效果-学的行为-教的行为-教学方案-教育假设。
作为授课教师,我们设计的教学方案很难突破自己原有的理解和思考问题的方式。这就需要议课教师来帮助引导授课教师。具体的做法就是在观察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发现一些学生的学习行为从而对教师教的行为提出疑问,以此来促成授课教师的思考与反思,从而改变他们对教育的理解,去调整自己的策略,改变教育教学的方案。
第三,新假设引导新的教学实践。
这个流程的过程是:
新的假设-新的方案-新的教-新的学-新的效果。
这个过程指向授课教师。我们在观课议课的过程中,产生了新的假设。新的假设会促成新的方案,这些又会指导我们展开新的教,产生新的学,从而达成新的教学效果。
由方案的设计,再到实践后的改进,到再一次地投入到教与学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在这个循环的过程中,“教育假设引导研究性教育实践,研究性教育实践又丰富和发展着教师个人的实践性知识”。在这样一个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中,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得以改进,专业能力也实现了发展。
二、读中思
(一)教学之思
今天的共读也像是一场观课议课的实践。
我们边学习“教育假设”,边联想到了之前在观胡老师的课堂中发现的关于提问时存在的教学现象。胡老师的课堂提问,处处体现出了她高明又富有远见的教学假设。但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么多的假设,所以当学生的回答偏离了老师的教学假设以后,老师会不自觉地为了回到自己的教学假设上,对学生的想法加以否定,以证实自己。尽管有时候学生的回答确有其局限性,但也不得不承认,学生的思考也有一定的可取之处。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就是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从而引导其探索。
由此给我带来的教学上的启发是,我们一定不要轻易地否定学生,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评价方式。即使他们回答问题时的想法很天真,我们也要给予其积极的评价,肯定其可取之处,启发引导他们探索不合理之处,以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阅读本书不仅让我学到了一种全新的观课议课的方法,也让我学会了思考,让我懂得了要在反思中探寻更多教育的可能性,提升了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
(二)读书之思
每一天的读是不同的,每一天的思也是不同的。今天共读的过程中再一次感受到了人类的“参差”。即使同样粗浅的读,理解力强的老师在表达上也能一语中的,引人深思。
而我在读书后的思考和提问(质疑)方面明显不足。无论是自读还是共读,我更多是处在一种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用本书第九章里学到的“透过现象,发现并提炼问题”的方法去思考。我在阅读后提不出问题是一种现象,背后的原因是多个方面的。像是因为没有给自己充足的时间认真、深入地阅读;不会用批判的态度和理性的思考发现问题;学不会变换角度等。
找到的这些原因,其实都有解决的办法。为了读懂、读透这一章节的内容,我应该用足够的时间读书;我应学会借助反思找问题;我应更加注重自己的学习实践,力求改变原来的思维定式,通过变换角度从不同的层面去发现问题;我应用发散性思维去观察和思考;我应勇于创新,勇于超越,敢于大胆地质疑假设。
“人生是深度练习的函数”,尽管学会提问题不是一件易事,但相信只要我肯动脑思考,坚持阅读学习,日积月累也会有自己的思考 ,获得新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