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的时候,看到不少朋友都说希望新的一年,可以静下心来多读几本书。默默算了一下,我今年大概读了30来本书,有时被误以为“读书很多”,觉得怪难为情的。自己是个“新手”,在这里就大言不惭地聊几句自己的新手经历吧。
去年寒假的时候,碎碎念地去买了几本书,朗读者是在学校读得很感动买来收藏,桑格格的蛮有意思,卡尔维诺还有其他几本压根看不下去,索性丢开至今没有拾起。连同后来在学校断断续续买的书,也是翻了两页,就搁在床头了,想着自己的书什么时候都能读,眼下,还不如舒舒服服地刷刷app有意思呢。(真是书非借不能读也)
改变应该是从暑假开始的。有一次我聚精会神地看韩剧,姥姥问,你现在 也不读书了吗,我一愣,嗯啊了过去,意识到自己的确很久没有读书了。后来有一篇火爆的微信,大意是长期接受碎片化知识对人的影响,我又一愣,平时刷个知乎果壳豆瓣微信订阅号,有个“原来如此” 的感想,还自认为懂得也算不少了,其实是胸无点墨。可巧舅舅送我一张书券,就去书店淘渌了几本。除了王朔的直男腔不喜欢,汪曾祺越看越困,几本小说很是精彩,倒是放下手机,关上电脑,渐渐进入状态。
这学期转了专业,虽然要补不少课,但寻思着毕竟不是理工科,相必就算平时水一水,考试也没那么难,正好多看几本书。
校图书馆的限额是5本,我一般前两天借满,经管商业畅销心理的,上课除了概率论和微观经济学的时候,都在看。当然只有小说才能称为真爱,检索的时候发现东野圭吾和村上春树特别热门,预约都要排队,每次看到预约橱的那些书,就急的我百爪挠心。后来同学告诉我可以在高校联盟里借,就去借南理和南林的书,但限额两本,加上大学里小说比例还是不多,就办了市图书馆的卡。市图书馆管理得不咋地,很多书都放乱了,想要找什么实在是费眼,我索性逛一下午,瞅着名字眼熟的的就抽出来,一摞好高,最后再选,开始真是拿起这个放下那个,哪个都舍不得。后来我就信缘分,比如有一次看见好几本人间失格,没借,下次又找不到了,那个总是看到的就是冥冥中注定,这也省了选择困难的麻烦。(有时看着满满当当的书啊,吾生也有涯,书也无涯,还挺焦急,不过胡适先生讲了嘛,“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不是?)
这样一来,书是多了,时间却不够用,从哪挤,我想了半天,觉得那就不刷动态了,晚上洗漱完,爬到床上把小灯按开,除了会和朋友单聊,不怎么social(这个要看个人性格,我本身内向,所以是从这里挤时间),看1个小时左右,11点熄灯睡觉。
读书是件孤独的事吧,我不信什么读书小组啊交流会啊,热闹起来就读不成书了。读书有什么用处呢,我还真不知道,一直认为读万卷书比不上行万里路,绝知此事要躬行。之前的帖子说,找相关的几十本书来拆,足可以在这块儿当个“大神”了,我也想当大神,不过没试过没有发言权。现在它于我而言,是在日常世界里开辟了一块免受打扰的桃源,身在其中很自在,很舒服。
读书给我带了什么改变呢,我也觉察不出。三毛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我盯着镜子一上午也不觉得自己哪里长变样了。 刘向说,“书尤药也,善读可以医愚”,可现在我还老被人说傻。宋真宗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也没见能推倒小鲜肉啊。如果非说有一点点进步的话,现在稍微能够辩证的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了(确定你读的不是马原课本?)
关于书单的问题,我是处于“刀耕火种”的时期,看到别人推荐就Mark一下,看到公号(一般有豆瓣,单读,未读,好奇心日报,楚尘文化)推荐就收藏一下,没什么系统性。
关于速度问题,我之前看帖子,有一年100本的,还有一年300本的,两个番茄钟就拆完一本(通常是经管类的),着实吓了我一跳。很想试试,目前还没有。
关于电子书问题,我在手机上是读不下去,中秋特惠买的《从0到1》到现在没读到第2页。一直想入个kindle,轻便,但是习惯了纸质的感觉,还待考察。
关于笔记问题,我是过目就忘型的,有时会记笔记,非文学类的就类似于提纲,文学类的是看到好玩的话就写一写。(写的慢又吃藕,所以寒假想练一下)。
关于新年的打算,我还是希望逐步系统起来,然后加一些专业相关的,一定试试拆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