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的年味,还未走远。
开学了——
校园重新想起了《生命至上》,整间教室,每寸草地,都有了其存在的意义。
开学第一天,你过得怎么样?
先说说我吧!
一、琐碎,不慌乱
掐着手指头,数一数,这一天,干了这些事情——
1.班级点名。(还好,都在)
2.入学教育。(历时30分钟,主要谈了上学期的学习和生活,展望本学期的学习和生活,特别强调了本学期是小学的最后一个学期,如何度过才有意义,如何度过才能为未来着想,如何度过才能不负大好青春。)
3.新书发放。(新书有六七本的样子,学生独立完成,还不错,未出现错发和漏发等现象。)
3.作业检查。(整体还好,个别很不乐观,下面细说。)
4.座次调整。(部分完成,尚需斟酌。)
5.收缴两张通知。(六人未带,或自称找不到,这种现象,本学期必须根治。)
6.个人谈话。(完成两人,明天继续。)
7.午休前,强调“常规纪律”,重新明确了各管理人员的职责。
8.下午两节连堂,完成试卷讲评和第一课《文言文两篇》的初步学习。(课堂效果不佳,应者了了。)
9.颁发成绩优秀奖和进步奖,分析上学期班级整体和个体的学习优势和不足,明确和强调本学期的新目标。
10.完成本学期托管名单的统计。
11.抽空备课《第一单元》,寻思着如何快速高效地制定《单元自主学习单》。(此处,多少有点眉目:预习板块大致为——积累运用+整体感知+局部赏析。积累运用部分,教师自己试读,预估和确定“知道、一知半解、不解”的学生的知识学情,预习只涉及“知道、一知半解”的知识。整体感知,参考教学用书的“教材解读”的第一小部分中的“课文简说”的第二段(通常如此)。局部赏析,借助课后第二或三题,提出语言赏析的问题(难度一定要小于课后题),一是为了解学情,二是为教师在课堂上讲述科学的思考策略做准备。)
12.拟定《家庭教育公益讲座2019指南》,倾听相关老师的想法,修改完善,力争公益讲座品牌化、课程化。
二、“少年”的老样子
今天,还抽空统计了这班学生在四年级、五年级和六年级的期末考试成绩。
数字不会说谎:至少在学习成绩上看,有些孩子在一步一脚印地攀登,有些孩子在坐着滑梯溜向深谷,有些孩子在低层次上徘徊不前,有些孩子在高水平上闲庭信步……
怎么说好呢?
过了诸多个新学期,有了诸多个新起点,山还是山,水还是水。
老样子,还是老样子。
“老样子”不止体现于此,还体现在寒假作业完成度上。
作业一查,无非这几种现象:
全部完成,特别优秀;全部完成,还算不错;全部完成,应付了之;部分完成,缺胳膊少腿;部分完成,只有胳膊或腿;一字未写,爱怎样就怎样。
诸多个新学期,诸多个老样子。
我们总希望看到“新面貌”,可,从“老样子”到“新面貌”,总归需要一个过程,一个漫长不知何时能来的过程。过程中,我们努力感受和寻找,可未必能真正发现那一点点“新”。
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没有成长!
“老样子”也许仅仅是一层或薄或厚的“茧”,需要一段刻骨铭心的“蜕变”(每一个人的蜕变时间、过程和际遇,大不相同),方能成长为最美的自己。
但愿如此!
不能忽视的是——
外力的正作用(鼓励、支持、期待、引领),或许可以加速,绝不能代替;外力的负作用(无视、放弃),或许会增加“茧”,以至于蒙蔽了孩子的双眼,无法看清真实的自己。
三、“成人”的老样子
看着孩子们的表现和寒假作业,禁不住联想起我们自己:
我们作为成年人,对于我们自己的“人生作业”完成得如何呢?
无非也是这几种现象——
第一种,眼里有活,心中有光。不管分内或分外,积极行动,做自己喜欢的,寻求不断的挑战,主动突破,时刻努力。
第二种,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做好分内事,专注自己事,有板有眼,严谨做事,让人放心。
第三种,说大于做,口中从不说“不做”,可做起来,稀里糊涂,稀里哗啦,以至于没有下次或下下次。
第四种,稳坐钓鱼台,时不时“指点江山”,屁股不动一动,随时酝酿“好主意”。遇有工作,立马隐身;遇有好处,立刻现身。
你瞧,像极了“少年”的老样子!
不错,每个人的身上,或多或少都携带着上学时代完成作业的影子。或者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人的思想意识状态,从未改变:认真的依然认真,糊弄的依然糊弄。
改变自我,越级突破者,有,但极少。
如此这样,怎么奢望“少年们”立马除旧破新?
那有怎样,先改变我们自己吧,诸如“勤勉”的老样子,继续坚持,诸如“懒散”的老样子,去之,蔽之。
未来,我们终发现:另一个自己,竟如此强大且美好!
四、新气象
不管别人有没有“新气象”,先让自己拥有“新气象”。要想拥有新气象,自己必须有“改变的力量”。这份力量来自何处?
无他,唯有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