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讲一个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开发了数据收集库的创始人。有一次,他和孩子在奥克兰森林徒步,孩子看到清澈的河湾上漂着一片红色的塑料袋,然后说道:“爸爸,那种东西不应该在那儿的。”看着女儿可爱纯真的脸,他拿着枯枝把那片垃圾捞了上来。
他送孩子去参加夏令营,无意间发现夏令营有一项任务:所有的孩子每天都必须捡起五片垃圾。而整个夏令营有好几百号人,所以那片营地从始至终都保持着干净整洁。
他像是受到什么神灵指使一般,脑袋里冒出一个想法:我为什么不把这种集体清扫模式应用到全世界呢?我的愿景就是帮助孩子打造一个没有垃圾的世界。
于是他开始行动了。他每捡起一片垃圾,就拍下一张照片。记录时间地点,以及当时的想法,然后发在社交账户上。他去拍地板缝里被扔掉的烟头,拍大马路上静静躺着的饮料罐,拍城墙上被风刮来刮去的纸片。
很神奇,那些垃圾在他的镜头里开始变得有美感了。每一张照片都像是在讲述一件不为人知,却又神秘可爱的故事;每一次低头弯腰的动作,都传达了对这个世界的正面影响。最为幸运的便是,那每一个故事的主人公都是他自己。
人们开始知道他,越来越多的垃圾被捡起,被发现,被优美地拍下来。他的社交账户变成了一个公共的在线垃圾管理站,每一次更新,都意味着又一次美好的诞生。
他还是没有停下来。他做定位,在谷歌地图上开发数据,收集各种关注者发来的信息,一个互联网社区就这样产生了。人们开始分析垃圾的主要类别、材质,甚至是产生的来源,然后采取措施,不再购买那种对环境危害最大的产品。
这项技术被应用到了法庭辩护,也为税收的额度提供了准确的数据,为清洁工作创造了持续性的税收。后来,他发表了一个知名演讲,然后这个演讲被我看到,并记录了下来,写成了这么一个不俗的故事。而这个故事是真实的。
他说:每个人都是能够独自做出改变的,可是大家共同努力,就能创造影响力。
我还是受到震撼的。
每到一个新阶段,我都会给自己制定一个完美的计划清单。直到现在,却没有真正地完成一次。所有的想法都是浮现一下,又沉下去,能够坚持下来的事情真是屈指可数。忙忙碌碌却又像是什么事情都没有干成。
我想到一句话:听过很多大道理,不去落实,仍过不好这一生。
而我们故事中的主人公不一样啊,他想到什么就去做什么,决定一件事,马上就去行动,在整个战场上持续地行动,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保持着理想主义的情怀。
古罗马流传一句老话:真正忙碌的人没有时间去胡思乱想。可是我却有一个和大多数人一样的通病,容易活在自我幻想中,把那个幻想中完美的人当做是现在的自己。时而满足,时而沮丧,可是真实的自己还在这条道路上走走停停。这样看来,没有行动力的幻想就是胡思乱想。
在多数的情境下,人的能力,跟智商没有关系,跟年龄没有关系,地上的垃圾谁都能意识到它的存在。
但是有一种人就是会脱颖而出,而这跟思维方式和经历有关系。一般人看到垃圾立刻就会想到脏恶臭,而他能把垃圾创造出了美感。这就是他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
之前,网上流行一种说法,把人分成穷人思维和富人思维,强者思维和弱者思维。说来说去就是,人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一个人的高度和方向。
学哲学的时候,老师会告诉我们哲学看起来很高深很不通世俗的样子。但是无论是哲学还是其他什么别的专业,在大学阶段珍贵的不是那些看了又忘的专业术语和理论,而是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看待问题的角度。而这才是一个大学带给人的长足的发展力。
我不能够更认同这句话了。
上次在机场候机的时候,和一位前辈聊天。她在某种程度上打消了我对某件事的渴望,否定了我一直以来的努力成果。我顿时消沉下去,在那里坐立不安,甚至产生了卷起行李离开的想法。朋友对我说,既然选择了,决定了,何必在半途就放弃了。
事实证明,他说的没错。在广州,我不仅认识了两位温暖的姐姐,互相陪伴,而且见识到了整个领域内最好的水平。而那些我现在仰慕的人,都是那种在舞台上特别低调,却能够守住自我的人。成熟而自信,清晰而明确。
当我坐在舞台下面,远远地望着他们,听着他们所说的每一次受到的否定和误解,以及每一次的重新出发。我的想法被一遍遍冲击、刷新。
我想,如果我在机场就退缩了,那么我肯定会不断地悔恨自己。
而人生不就是要减少悔恨么。倘若我因为受到的一点点打击,就在最一开始就选择了放弃,那么我是永远都赢不回来自己想要的东西了。我差点因为短浅的目光而毁掉了一次绝好的学习机会。
现在,我慢慢调整自己,敢于尝试,写着笨拙直白的文字,做着天马行空的梦。我开始明白,原来行动和幻想是能够和平相处的。该做的现在就要开始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