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二) 【原书卷八·五】
诗谶从古有之。宋徽宗《咏金芝生》诗,曰:“定知金帝来为主,不待春风便发生。”已兆靖康之祸。后蜀主孟昶《题桃符贴寝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后太祖灭蜀,遣吕余庆知成都。王阳明擒宸濠,勒石庐山,有“嘉靖我邦国”五字。亡何,世宗即位,国号嘉靖。扬州城内有康山,俗传康对山曾读书其处,故名。康熙间,朱竹垞游康山,有“有约江春到”之句。今康山主人颖长方伯,修葺其地,极一时之盛;姓江,名春:亦一奇矣!
诗谶(音chèn)。谶是秦汉间巫师、方士编造的预示吉凶的隐语。所谓“诗谶”,是指当事人所自作,却预兆着对当事人不利的事件,可是在当时却非当事人所知。最著名的诗谶,出自隋炀帝之手。他开凿运河,乘画舫下扬州,一日忽得一诗曰:“三月三日到江头,正见鲤鱼波上游。意欲持钓往撩取,恐是蛟龙还复休。”此诗其劣,然而炀帝却交付乐工,令随行的宫女合唱,炀帝闻歌甚为得意,然而识者却已暗讶为不祥。盖当时李渊已渐成势,鲤李二字同音,是故诗意有李渊化龙之意。
靖康之祸,是指靖康二年(金天会五年,1127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掳走徽、钦二帝,导致北宋灭亡的历史事件。又称靖康之乱、靖康之难、靖康之变。北宋宣和七年(金天会三年,1125年),金军分东、西两路南下攻打宋朝。东路由完颜干离不领军攻燕京。西路由粘罕领军直扑太原。东路金兵破燕京,渡过黄河,南下汴京(今河南开封)。宋徽宗见势危,乃禅位于太子赵桓,是为宋钦宗。靖康元年(金天会四年,1126年)正月,完颜宗翰率金兵东路军进至汴京城下,逼宋议和后撤军,金人要求五百万两黄金及五千万两银币,并割让中山、河间、太原三镇。同年八月,金军又两路攻宋;闰十一月,金两路军会师攻克汴京。宋钦宗亲自至金人军营议和,被金人拘禁。除徽钦二帝之外,还有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靖康之变导致北宋的灭亡。
吕余庆,(927年―976年),本名吕胤,字余庆(因犯宋太祖赵匡胤的名讳,故以字为名),幽州安次人,横海军节度判官吕兖之孙,兵部侍郎吕琦长子,尚书右仆射吕端之兄,五代时期至北宋时期官员。吕余庆自后晋、后汉至后周一直任职。建隆元年(960年),宋太祖即位,任吕余庆为给事中。其后历任知开封府、上都副留守、户部侍郎、兵部侍郎、尚书左丞等职。开宝九年(976年),吕余庆去世,终年五十岁,朝廷追赠他为镇海军节度使。至道元年(995年),吕余庆之弟吕端拜相,下诏追赠吕余庆为侍中。乾德三年(965年),北宋攻灭后蜀,朝廷任命吕余庆为知成都府。
朱宸濠,(1479年—1520年),明代宁王朱权的第四代继承人,明太祖朱元璋五世孙,宁康王朱觐钧庶子,祖籍安徽凤阳,出生于南昌。“宸濠之乱(也称宁王之乱)”的发起者。初封上高王,因宁康王没有嫡子,于弘治十年(1497年)袭封宁王。正德二年,宸濠先后贿赂太监刘瑾及佞臣钱宁、伶人臧贤等人,恢复宁王一系已裁撤的护卫,畜养亡命,随意杀逐幽禁地方文武官员和无罪百姓,强夺官民田产动以万计,并劫掠商贾,窝藏盗贼,密谋起兵。又企图以己子入嗣武宗,取得皇位。太监张忠、御史萧淮等先后告发宸濠之罪行,武宗因下旨收其护卫,令其归还所夺之田。宸濠得知消息后,于正德十四年六月十四日借口明武宗正德帝荒淫无道,集兵号十万造反,杀巡抚孙燧、江西按察副使许逵,革正德年号,以李士实、刘养正为左、右丞相,以王纶为兵部尚书,并发檄各地,指斥朝廷。略九江、破南康,出江西,率舟师下江,攻占安庆。四十三天之后,朱宸濠大败,与诸子、兄弟一起为王守仁所俘,押送南京,交给张永。明武宗先放再抓,最后废为庶人,伏诛,除其封国。
嘉靖,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的年号,使用时间为嘉靖元年(1522年)至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一共使用四十五年,是明朝使用第二长的年号(仅次于明神宗万历帝的四十八年)。明世宗是明朝实际掌权时间最长的皇帝。
亡何,释义:1、不久。2、谓不问他事。3、无故。4、犹言无可奈何。
明世宗朱厚熜(音cōng),(1507 -1567),生于湖广布政司安陆州(今湖北钟祥),是明宪宗朱见深之孙、明孝宗朱祐樘之侄、兴献王朱祐杬之子、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明朝第十一位皇帝(1521年-1567年1月在位)。正德十六年(1521年),武宗驾崩,死后无嗣,其生母张太后与内阁首辅杨廷和决定,由近支的皇室、武宗的堂弟朱厚熜继承皇位。即位之初,通过大礼议逐步掌握皇权。在位早期,他英明苛察,严以驭官、宽以治民、整顿朝纲、减轻赋役,重振国政,开创了嘉靖中兴的局面,为隆庆新政与张居正改革、嘉隆万大改革奠定了基础。后期崇信道教、宠信严嵩等人,导致朝政腐败。在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的“壬寅宫变”中几乎死于宫女之手,此后长期不理朝政,迷信方士、浪费民力,最终激起民变。同时蒙古俺答汗长年寇边,甚至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兵临北京城下,史称“庚戌之变”;倭寇也侵略中国东南沿海。“南倭北虏”始终困扰着嘉靖一朝,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1567年1月),朱厚熜于乾清宫去世,在位四十五年,享年六十岁。庙号世宗,谥号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葬于北京十三陵之永陵。
扬州康山,据传明代状元康海居住于此,康海擅长弹唱,工戏剧散曲,著有杂剧《中山狼》等,此地因此名声大振,称为“康山”。董其昌游此,为之题“康山草堂”。目前为“康山文化园”。
康海,(1475--1540),明代文学家。字德涵,号对山、沜东渔父,陕西武功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状元,任翰林院修撰。武宗时宦官刘瑾败,因名列瑾党而免官。以诗文名列“前七子”之一。所著有诗文集《对山集》、杂剧《中山狼》、散曲集《沜东乐府》等。
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音chàng),号竹垞(音chá),又号醧舫,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别号金风亭长,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清朝词人、学者、藏书家,明代大学士朱国祚曾孙。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除翰林院检讨。二十二年,入直南书房。博通经史,参加纂修《明史》。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人,与陈维崧并称“朱陈”,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诗宗(“南朱北王”);精于金石,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著有《曝书亭集》80卷,《日下旧闻》42卷,《经义考》300卷;选《明诗综》100卷,《词综》36卷(汪森增补)。所辑成《词综》是中国词学方面的重要选本。康熙四十八年,卒,年八十一。
江春,(1720—1789),字颖长,号鹤亭,又号广达(行盐的旗号为“广达”),安徽省徽州府歙县江村外村人。清代著名的客居江苏扬州的徽商巨富,为清乾隆时期“扬州八大商”之首。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八月诰授江春为光禄大夫,正一品,并赏戴孔雀翎,时谓江春“以布衣上交天子”,“同业中无不以为至荣焉”。因其“一夜堆盐造白塔,徽菜接驾乾隆帝”的奇迹,而被誉作“天下最牛的徽商”。江春一生经营商业,任总商达52年之久。1789年,江春在贫困潦倒中黯然辞世,江春晚年家业衰败,关键原因是长年接待皇帝下江南的铺张靡费和无穷无尽的报效捐输。
本人翻译:
(略)
真老实人言:
袁枚相信因果报应,所以对“诗谶”一类的说法总是深信不疑。今人虽不信此事,但是,我觉得,在诗词创作中还是应该注意有一些忌讳。除了不用、少用俗词艳语外,死、毙、丧、葬这类字词也要尽量少用,最好不用。一来字面不美,字义晦气,二来受赠者或者读者看到这些字眼可能会感觉心里添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