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空调房间里,点燃一支烟,打开窗户,将手臂完整的伸展到窗外,手臂顿感热而潮湿,而身体的冰凉,让人有一种冰火两重天的感觉。
这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
于是,有时候我想,读书的时候会不会带来这样一点点触动身体或灵魂的感觉,哪怕并不是读到某处忍不住手击桌面,拍案叫绝。可悲的是,并没有这样的时刻,往往古井无波,更直白的表达应该是麻木不仁。
这说明,我读书还是趋功利的。甚至我断言,所有的读书都是带有功利性质的,或者说都是带有目的的,尤其在当下,“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古人诚不欺我。
虽然很赞成何兆武先生说的这样一段话:“读书不一定非要有个目的,而且最好没有任何目的,读书本身就是目的,过程本身就是最大的价值,不能用功利标准来衡量”,但我依旧还是有目的,或者是想追寻见惯纷杂世界后在晚间的片刻宁静,又或者是想给平静生活的湖面溅起几缕波澜,更多的是潜意识的期待多读书能够改善“气质”,头脑的“气质”。还有人说,读书让你在足不出户之间,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不停歇的买书、读书,却不会再有顿悟。最终的结果,我没有掀起波澜也没能看得更远。
我想我知道原因,是因为时间。
我早已步入中年,不知道从什么年纪开始,心中的执念已经无法改变:这本书中或循循善诱、或潜移默化的慢慢铺垫,我却早已知道作者想要表达什么,不论他想表达的是否正确、是否有益,都与我无关,因为所有这一切我已经知晓,没有人能够试图改变我什么---这是执念。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说得多好。我也试图在关闭心灵之窗的时候打开另一扇绚丽的窗户,可是已是中年的我丧失了想象,也许是因为看过太多的美景,经历了太多的感动,看淡了太多的悲欢离合,至多是读到某处,随意的用食指轻击桌面,哦,确实是这样子---这是麻木。
懂星座的人讲解某个星座的特点,这个星座的人听到不禁击节叫好,他们会无限放大属于他们特质的这一部分,而忽略不属于他们特质的部分。这和读书何其的相似:很多人读书并不会让自己的脑域得到扩充,他们仅会选择性的强化他们已有的观念,这个时候的他们像王者,挥挥手,让持不同政见者灰飞烟灭---这是偏见。
那便不提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我想更新我的知识库。拿着这样的书,真的需要勇气才能翻开书页,我害怕自己无法理解新的知识,我害怕即便理解了也没有机会去实际运用。其实是中年的闲散丧失了坚持---这是抗拒。
当你老去,会慢慢变得固执、麻木、偏见和抗拒,别指望书能改变你什么,这时候读书只是一种习惯,一种不错的习惯。
所以,读书要趁早,她还能给你塑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