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猫又
2017/12/9 @广州正佳
网友说,《至暗时刻》可以和《国王的演讲》、《敦刻尔克》连着看,确实:三片从不同视角回顾了二战英国那个“至暗时刻”,《至暗时刻》聚焦在作为一国首相的丘吉尔身上。
我们知道历史的结果:丘吉尔激励了英国人,坚持绝不投降,最终熬过了黑暗,赢得了战争。本片尝试告诉我们,丘吉尔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如何把话语变成武器,如何成为坚定地说出“We should never surrender!”的丘吉尔。
导演非常成功地做到了,我尝试分享电影中印象深刻的几点细节,分析导演的巧思。
丘吉尔第一次出场就十分特别。女秘书初来报道,心情紧张的她打开房门,一片黑暗中,突然响起火柴划过的声音,画面一隅赤红色的光撕开黑暗露出丘吉尔皱着的脸,随后房间窗帘被拉来,屋子彻底明亮起来,穿着睡衣的丘吉尔正在床上抽雪茄。既呼应了主题《至暗时刻》,暗示了丘吉尔即将面临的人生黑暗。
另一方面,雷顿小姐听取丘吉尔的口述并打字记录,她帮助公众了解丘吉尔激动人心演讲背后的情感,充当了媒介。导演多次给出雷顿小姐在丘吉尔全国广播演讲、在最后的议会发表演讲等场合,都在帮助丘吉尔对稿的画面。通过她殷切的眼神,加强了观众对丘吉尔的共情。而对于丘吉尔而言,雷顿小姐则是引导他了解民众想法的媒介。丘吉尔想做V字手势,结果做成反V手势,也是雷顿小姐告诉他其粗鲁含义。当丘吉尔腹背受敌,不知道如何组织自己语言时,雷顿小姐告诉他“你能说出来的,没有人能像你这样组织语言。”
丘吉尔坐小飞机去和法国会晤,路上他望地面看,难民们像蝼蚁一样,拖家带口,流离失所。镜头聚焦到难民人群中一个小男孩与飞机相望,镜头通过他半握的拳头像一个望远镜,拳头慢慢握实,飞机被黑暗吞没。暗示了无望的未来。
丘吉尔的夫人也是忍受了丘吉尔的各种怪癖,依然守护在旁,在他最失落迷茫的时候给予鼓励。丘吉尔临危受命接受了首相的任命后,临出门,夫人说准备好出门“to be……”,“to be who?”丘吉尔问,本以为是答“prime minister”,结果夫人说“to be yourself”,这还没完,最后神来之笔:镜头跟随丘吉尔转身去取帽子,他说“那么今天我要做哪个我能呢?”镜头上一堆各种各样的帽子,影院里的观众都笑了。
最后丘吉尔在议会发表演讲后,在gallery里面旁边的人问Halifax: What just happened? 他回答说: He mobilized the english language and send it into battle. 此句点明主题,丘吉尔的伟大之处,就是他能把词语变成武器,激起人们心中抵抗邪恶的信念和激情。
(题外话:为什么日本动画中要大喊招式名字?日本作为信仰“言灵”的国家,相信语言有力量,估计是觉得招式的名字也是攻击力的一部分吧)
影片节奏感把握的很好,大量的室内的辩论、演讲场景,却毫不拖沓,不会让观众觉得无聊,反而能感受到现场的激情。当然离不开oldman的精湛表演,导演恰到好处的插叙和剪辑也起了很大功劳。